
耦园入口
无独有偶,与城西之艺圃遥相呼应者,乃城东之耦园也。
耦园,东西长108米,南北宽78米,近乎长方形,占地约791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96平方米。坐落在仓街小新桥巷深处,紧邻城垣,三面临水,居地幽僻。若干年前,倘有人问及此园,亦如同艺圃一样,未知者众矣。从起先的小新桥巷由东进入,到后来亦可由东园朝南而入,及至现在还可沿相门古城墙向北到达,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和外地游客的观光游览,知名度与日俱增。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耦园北侧,游船码头

耦园东侧

耦园东入口,供东园和相门的游客出入

耦园南侧的小河,桃花静静地开着

花枝招展
耦园初名“涉园”,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为清初保宁太守陆锦致仕归里后所筑,咸丰年间曾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年)苏松太道道台沈秉成,购得原“涉园”废址,聘清画家顾沄设计,重修扩建为一宅两园的现存格局,历两载于光绪二年而成,遂易名“耦园”。

耦园南立面,洁净的小街

门厅:“城市山林”

砖雕门楼:“平泉小隐”

轿厅:“偕隐双山”

砖雕门楼:“厚德载福”
“耦”字,其基本释义为两人并肩,共同施力于耒耜,即两个人在一起耕地。古文中通“偶”,即双数,成对之意。一个“耦”字,不仅概括了园子的基本格局,还隐喻了园主的志趣意向。于是乎,让人不免对其有些好奇。

大厅:“载酒堂”

砖雕门楼:“诗酒联欢”

西花园一景

织帘老屋

光影定格在老屋内
循着宁静的小巷,如寻幽探秘般入得园内。外观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园子,却隐藏着一个精彩的天地。
“一宅”,即中部住宅区,明显的仕宦宅第传统风格。沿南北中轴线依次设有门厅、轿厅、大厅“载酒堂”和楼厅。

老屋外的藤蔓,有点中华第一龙的味道

幽深的长廊

花窗前的小品

含苞欲放的牡丹

走进东花园
“两园”,分别为西花园和东花园。从功能上看来,西园以静修、著述、藏书为主,东园以宴乐、雅聚、赏景为主,承继了苏州古典造园以辉映自然和人文精神的一贯传统和理念。

“古月”石鼓墩

“无俗韵轩”

盆景园圆洞门

盆景园内一景

树桩盆景
西花园,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主,小轩隐其前,藏书楼压其背,东侧伴“鹤寿亭”。老屋前一座湖石假山,小巧玲珑,峰峦绝壁,山洞蹬道一应俱全。园内草木森森,古意盎然。

转廊逶迤

精美的花窗

曲桥平波

曲桥“宛虹杠”

花窗光影
东花园,中心有清池一塘,其上曲桥曰“宛虹杠”;北矗大型黄石假山一座,雄浑厚重,挺拔陡峭,峰回路转,悬葛垂萝。四周环以亭台楼榭,相映成趣。南有“山水间”水榭;东有“吾爱亭”、“望月亭”;北有“城曲草堂”、“还砚斋”;西有“藤花舫”、“无俗韵轩”。其中曲桥“宛虹杠”、黄石假山、和“山水间”内大型杞梓木透雕《岁寒三友》落地罩,传为旧时原物。

“便静宦”外景

“便静宦”内景

“山水间”水榭

黄石假山,曲桥静水

“吾爱亭”
看着眼前的景物,想象着当年园主沈秉成与严永华佳偶,在此枕波双隐,静默于书生意气,潜心修道的自在中,流连于诗酒联欢,吟风诵月的岁月里,是多么地欢愉惬意。如今,景物犹在,人事皆非。园内的魅丽景致和人文故事已化作永恒。

“筠廊”

“望月亭”

“还砚斋”内室

“还砚斎”外室

屋上的风景
我在东花园的一座半亭墙面上,看到有一副隶书砖雕的联额。上联为“耦园住佳耦”,下联“城曲筑诗城”,横额为“枕波双隐”。这副寓意含蓄,一语双关的小对,据说出自女主人严永华之手,寄托了她与丈夫偕隐双山,静养年岁的美好愿景。

“城曲草堂”内景

“城曲草堂”外景

“城曲草堂”前

黄石假山内邃谷

修篁飘逸,屋脊相映
末了,还是要回到耦园的园名上来。一个“耦”字,不仅暗喻了园景的两两相对和主人的双双栖息,而且还蕴含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相互交融。人们在游览时,不光是一种园艺和景色的感官享受,更是一种文化和心灵的濡染。

砖雕联额

环廊相接

耦园重修记

海棠瓶门

“藤花舫”

阳光下的屋脊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乃多次游园之遴选
写于2015年11月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