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2015-09-25 20:56:08)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园林

朴园

汪兆铭

旅游

分类: 苏园泛记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去朴园,还是前两年的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因赴南美须打预防黄热病的疫苗,亦曾去过那里。当时只知道是苏州市卫生防疫站的所在,但从来没有在里面好好地逛过,更不知道它是当时苏州最年轻的古典园林。

    朴园,隐逸于桃花坞片区的小巷内,幽然独处。就如我上篇发的五峰园一样,同属苏州园林中的私家小园,并不为外人所熟知,即便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亦是如此。名声不在外,或许正应了其园名中的一个“朴”字?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篔簹小隐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想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做禽蛋生意的汪兆铭,购得此处占地一万平米的荒地,耗十万银元,在上面建造私家宅院。按照苏州园林的造园理念,假山池桥错落有致,亭榭厅廊构筑精巧,四时花木参差健盛,既蕴山水花木之趣,又得居家闲赏之乐。

    这可能基于汪氏身为苏州人的缘故吧?虽为商人却又有文人情怀,对园子的打造颇费了一番心力。园内当年留下的四幢建筑,主体皆采用了民国风格,但在局部却又悄然置入明清元素,如花窗和隔断等,尽可能地与园中整体氛围相融合。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迄今八十年来,如此一个清宁静雅之地,自然得到各方人士的青睐。日伪时期,园被日军军官占住。抗战胜利后,又为国民党军队驻扎。1953年,国家公路总局第三工程队购得此园,开办疗养院。1974年划归市卫生局,设防疫站,于2003年撤出。2004年年底交由市文广新局使用和管理。2005年,朴园在经过保护性修复后,成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之所在。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民国样式,融合明清元素的楼房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修复后的朴园,按照主持修缮的设计师所言:古建筑保护和改造要依据、保留、呈现历史的线索,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凸现出建筑的可识别性而不是模糊年代的界限。一方面,修旧如旧,恢复修缮园中初始建筑的原貌;另一方面,着重改造文革时期的增修部分,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将这一错乱时代诞生的错乱一段进行“整容”,使之既与朴园原有风貌相适应,又注入当下的设计理念和时代气息。

    因此,朴园内的原貌恍然如昨,即使是那些“新”建筑虽似曾相识,却又与众不同。另有新修的1500平米的桃园,亦与原景浑然一体,新旧莫辨。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桃花泉水深千尺,不及汪氏心一片


【原创】苏园泛记(2)《朴园》

    如今的朴园,因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的入驻,已然成为苏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地,文化守望者的精神家园,体现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

    这真是朴园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文化传承地,姑苏得殊荣

 

                                                                             写于2015年9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