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最近出版的两本书的封面上,马晓聪先生为我书写的书名“闲草微吟”和“心海泛舟”赫然醒目。于封底,则分别印有一行规整的小字。这两段简短的心情文字,意在更好地体现“闲草微吟”和“心海泛舟”书名之含义。在扉页上,则以字号大小参差,淡浓虚实相间的形式加以处理。
《闲草微吟》如是表述:“我是一棵小草,细声微吟。与世无争,闲对人生”。
《心海泛舟》如是表述:“我是一叶小舟,泛于心海。静观波浪,笑看风云”。
两本书,共有十一个分类组成。即《闲草微吟》八个分类,共选录格律体诗词和自由体诗歌三百一十首,分别为“情丝梦缕”、“姑苏情韵”、“诗情花意”、“萍踪浮影”、“朝花夕拾”、“随缘诗话”、“股海游吟”、“奥运礼赞”。
《心海泛舟》三个分类,共选录各类文章一百五十篇,分别为“散文随感”、“杂谈艺评”、“游记见闻”。
如果将一本书比作一个宅院的话,那么书名就是匾额,序言就像照壁,而这些分类,就如厅堂中的玄关,构成了书中的若干个隔断。
为了使其既能突出主题,又具丰富灵动,我在每个分类前皆拟就一段心情文字。考虑到单纯以固定字体印刷,可能过于呆板,于是自己便用钢笔书写之。尽管水平有限,但总是自己亲笔书写的东西。
详如:
【情丝梦缕】
情丝千结,梦缕万缭,彼此交织,相互缠绕,常常“剪不断,理还乱”,往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种情思的收敛和放纵。微漾时,可娓娓倾诉;奔涌时,当尽情宣泄。
人乃感情动物,情萌于心,似梦非梦,源于纯真,流于自然。如是方能感动自身,感染他人。

【姑苏情韵】
姑苏小城,我生于斯,长于斯。如果说我有梦的话,则将是梦开始并终结的地方。
彳亍于幽静的小街,拾级于古朴的石桥,漫游于悠长的水巷,阅览于荟萃的人文,感受于传统的民俗,品味于丰饶的物产,无论从精神层面,抑或物质层面,都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丝丝小雨,濡湿了风干的思念,润泽了尘封的记忆。它象一坛陈年的老酒,醇香扑鼻,啜上一口,回味无穷,个中情韵,直到心醉了才懂。

【诗情花意】
花,是大自然的美丽天使,赐予人类的可爱精灵。
种花养花,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写花吟花,则是近几年的事,不免有些“玩物丧志”的意味。
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与花儿早夕相处,我不仅欣赏到她的美貌,倾听其喁喁花语和花开的声音,还仿佛领悟到了其中的禅意。

【萍踪浮影】
人在路上,有看不够的风景,有冷不丁的惊喜。足迹所至,所见所闻,既是一种心灵的放牧,更是一种情思的回归。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你也成了他人眼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当这种亲身经历逐渐成为往事,那么其中留在脑海,存于记忆的情境,就成了你心中一道道抹不去的风景。

【朝花夕拾】
往昔的花儿,历时三十余年,经历了多少寒冬酷暑,承受了多少风吹雨打,花瓣上还残留着清晨的露珠,骨子里仍散发着昔日的余香。
因为,作为一种灿烂的生命,她曾经来到这个世界,静静地绽放过。时隔多年,当我再亲吻她的时候,心底不免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
她因缘而生,因情而存,我和她再续前缘,仿佛就是今生的约定。

【随缘诗话】
有缘真好!
缘是什么?是情与情的交融,是心与心的碰击,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际遇。
除了日常生活中亲朋好友的那份情缘外,由于兴趣爱好相同,我在同花顺金融网和新浪网博客中又结识了一些素未谋面的朋友。大家常在一起探讨问题,并以文笔作交流。
这种隔屏交流融通的方式 ,正应了“相逢何必曾相识”之古语。其实,只要趣味相投,缘分存在,是能够达到“相识何须曾相逢”之境界的。

【股海游吟】
余观之:股市中人,藏龙卧虎;炒股之余,兴趣盎然。
诗言志,歌咏怀,虽每受股市涨跌之喜悲,然心态却始终泰然处之。吟诗赋词,改歌创意,以抒发个人或群体之情感,抨击股市中的丑陋现象,其乐也融融。纵使股市暴跌,亏损累累,亦作“黄连树下弹琵琶”之悲怆绝唱,以苦中作乐!
余亦为其中一员!

【奥运礼赞】
观奥运,是我的本意,因为家门口的比赛离得如此之近;写奥运,非我的初衷,可是赛场上的情景委实让人感动。
于是,我便像辛勤劳作的蜜蜂,将赛场内外的感人点滴采回巢中。再经过认真的酿制加工,以诗文作真实的回馈。
这一场场激烈的比赛,一幕幕精彩的瞬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直至今日仍使人激动,令人感怀。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两个奥运,一样精彩。

【散文随感】
相对于诗词歌赋,散文随感的行文自由度似乎更大些。目之所及,耳之所闻,信手拈来,亦便在字里行间转换成情之所至,思之所悟的。
于是乎,我平生维系的亲情友情,平日濡染的所见所闻,平常侍弄的花鸟鱼虫,皆成为笔下一个个、一组组鲜活的个体或群像,成为自己描摹和映照,倾听和倾诉的对象。
这种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流,毫无物种之间的隔阂与界限,有的只是平等与互通。

【杂谈艺评】
就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宣泄而言,散文随感好像偏重于叙事抒情,而杂谈则倾向于论事评人。
于是乎,时事热点,世态万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然无论含蓄诙谐,抑或煞刻辛辣,皆要注意辞藻之得体,评判之得当。且针砭时弊,扬善抑恶,以据立论,以理服人,亦是一个应予恪守的准则。
至于艺评,旨在诠释作品内在之韵味,揭示作者内心之境界。然这种人与艺,人与人,自与己的对话,囿于自身艺术修养,每有力所不逮之感。

【游记见闻】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游历所记,不啻途中风景,更有心路历程。
故在涉足自然,流连风景,品赏名胜,乃至追溯人文,怀古思幽时,我更多的融入了自身的色彩,个人的情怀。
篇中所记,虽鲜有名山大川,且尚无异域风情,但那些司空见惯的地方,极其普通的场景,往往能撩拨我思绪的琴弦,引发我心灵的共鸣。
我感念这触景生情的所在,更享受其情景交融的过程。

巧合的是,在我今天发博之前的晚六点钟,苏州新浪好友“江南烟雨雨巷”从微信中给我发来了一首“满庭芳”的词,这大热的天,真是难为了她的一片诚意,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了。
与雨巷君相识已有多年,平日里在博中互有来往。她吟诗赋词,情韵暗付;丽句华章,文采飞扬。她的博文,既体现了女性的温婉和缱绻,又不乏男子的雄浑和豪放。两者兼而得之,彼此交融。在这阕满庭芳“为王重明先生《闲草微吟》、《心海泛舟》而作”中如是写道:
写于2015年7月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