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

(2014-12-18 20:43:35)
标签:

原创见闻

上海博物馆

丝路梵相

佛教艺术壁画

文化

分类: 艺廊漫步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

 

    刚闻呦呦之鹿鸣,又见栩栩之梵相,上海博物馆的特展真是精彩纷呈。

    上月二十八日,一场名为“丝路梵相”—新疆和田达玛沟佛教遗址出土壁画艺术展在此又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所展出的51件(组)壁画,再现了于阗佛教绘画的内涵和风采。让观众在感叹于阗佛教绘画昔日辉煌之时,也似乎看到了西域各民族和善友爱、亲密无间的和平景象。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

    我在展厅看到,展出共分四个部分。据上博资料介绍:

    第一部分:佛像庄严。主要以佛塔和佛殿中出土的佛像及菩萨壁画为主。人物脸型饱满,长耳垂肩,弯眉深目,高鼻丰唇,线条优美刚劲,柔韧舒展,极具于阗佛教绘画“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之特征。

    第二部分:如是我闻。展品除了僧院中出土的人物画外,还有一些是达玛沟东部区域被盗佛教遗址中出土的伎乐天神像,多为犍陀罗风格。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舞伎图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轮王说法图


 

    第三部分:千年幽光。是托普鲁克墩1号遗址的模型。遗址毁坏严重,残存东西宽1.7米、南北长2米的正殿,面积仅3.74平方米,残高1.38米。从其外侧残存的木构件看应该是一座佛塔。

    第四部分:附部。展出托普鲁克墩及其周边遗址中出土的部分泥塑、乐器、锦和于阗文案牍等文物,从中可以了解8世纪前后于阗地区文化的高速发展与贸易的昌盛。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                                                托普鲁克墩1号遗址的模型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

                                                   毗沙门天王

 

    我对西域的壁画仰慕已久,如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更是享誉世界,令人神往。这次在上博能亲睹首次走出新疆的罕见壁画,可谓幸事一桩。之前对盛产白玉之地的和田、于阗、且末有所知晓,但对于阗的古代佛教文化不甚了解。这次观展,对相关知识点的不足提供了一个补充的契机。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佛头像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千手千眼观音像

    和田自古有西域佛国之称,是中国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而于阗作为唐“安西四镇”之一,是唐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据点。想当年唐代玄奘西游天竺,返回长安时亦途经该地。但于阗的结局是不幸的,在与喀喇汗王朝持续三十多年的宗教战争中,最终于1006年被喀喇汗王朝所灭。随着原本信仰佛教、拜火教的喀喇汗王朝宣布皈依伊斯兰教,从此整个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势力开始消亡,佛教的文书、文物等多被流沙掩埋。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思惟菩萨头像

【原创】艺廊漫步(49)《残缺的完美—上博“丝路梵相”特展》汉装行列供养人

    近年来新发掘的达玛沟托普鲁克墩遗址群中的三个佛教遗址壁画,使掩埋千年之久的瑰宝重见天日,再放异彩。尽管其画片大多残缺不全,但仍然彰显出于阗佛教绘画艺术的精美,为今天的人们了解和研究该地区当时佛教文化的兴盛和消亡,提供了真实的物件,有力的佐证。

 

                                                                          写于201412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