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2014-08-31 20:44:45)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护城河

灭渡桥

环古城风光带

旅游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古拙稳重的灭渡桥
 

    在苏州护城河东南隅转弯处,有一座至今已有716年历史的古桥,它的名字叫“灭渡桥”。数百年来,它像一位老者,饱经了人间的世事沧桑,俯视着桥下的舟来楫往,巍然扼守着这方水陆要津,娓娓讲述着往昔的故事。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保护碑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灭渡桥西堍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灭渡桥东南侧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灭渡桥东堍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三级石阶上有个平台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东北侧观古桥

 

    这个位置,原是京杭大运河必经之处。最早的苏航班轮船,起始码头为南新桥,我小时候常随外婆坐船去杭州。人民桥码头为第二站,或来废除南新桥始发点后,人民桥则为起始码头,而后向东转南经灭渡桥而去。当时南来西往的货船(单船和拖轮)也是循着这条水道航行,使航道不堪重负,并直接危害到古桥的安全。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桥顶俯看东堍石阶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桥西仰看西堍石阶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灭渡桥始建和重修铭刻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灭渡桥北望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灭渡桥东北侧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古桥南观新桥

 

    由于城市发展和保护古桥的需要,苏州自2001年启动了环护城河的清理整治工作,至今建成了风景优美的环城河风光带。先前于1985年规划整治运河时,开辟了澹台湖水道,成为京杭大运河新的航道,使灭渡桥免受船只频繁且巨大的水流冲击,平时只有去宝带桥的游船或疏浚船只经过,有效地保护了古桥的安全。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新桥南侧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新桥桥顶北望,老桥屈居其下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新桥东北侧,跨河两侧皆可上桥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新桥南眺,右侧为觅渡桥码头,正前方为南环桥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新桥冠名为“觅渡桥”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下新桥西南台阶,至冬青路北首

 

    灭渡桥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10月,至大德四年3月竣工。明代正统年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清同治年间再修,1985年又修,并恢复石栏。桥身用武康石青石花岗石混砌,显示了多次重建大修的历史痕迹。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冬青路北首,过涵洞进入灭渡桥景区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新桥西南侧“法治文化公园”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新桥西南侧“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新桥之南“杏秀桥”左侧观光便桥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杏秀桥西望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杏秀桥东阳关石油储罐

 

    灭渡桥东西走向,跨越京杭大运河,通长813米,净跨193米,矢高85米。该桥采用增大跨度的薄型单孔拱式,而不作多孔设计,以适应水流湍急、过往只体量大、往返频繁的需要。在拱顶与面石间不加填层,并尽量增加桥身坡长,使大桥平缓易行。原两坡各设53步石级,高而不陡,厚重稳当,堪称江南古桥梁之典范,与同样跨越古运河的盘门吴门桥遥相呼应,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杰作。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灭渡景区西部景观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亭廊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觅渡揽月”碑亭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虽为新仿,但显得粗糙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景区游船码头 

 

    对于此桥,苏州人因“灭”、“觅”发音相同,故由讹传而习称为“觅渡桥”,多少有些“柳暗花明”的意味。不是吗?运河横亘,旅人觅渡,突见石桥,喜出望外。但其真正的名称却是“灭渡桥”,因为此处本为渡口,过河需摆渡,而舟人把持敲诈,使过客不堪忍受。后由昆山僧人敬修和尚会同里人陈玠张光福等人,共同募集银钱建造该桥,取名“灭渡”。极大的方便了来往过客,可谓功德无量。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前方左侧为蛇门城墙和箭楼,中间为竹辉桥,右侧为长岛花园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右侧为新天地滨河休闲区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风光旖旎,景色宜人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新天地南端的亭廊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景区东部的新建小桥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小桥近姿

 

    现在于灭渡古桥之南,有一座大型的现代化钢筋水泥大桥贴身而架,连接了南门路和莫邪路的路面交通,供车辆通行,名为“觅渡桥”。如是两相照应,既有古桥之本义“灭渡”,又有新桥之习称“觅渡”,不仅尊重了历史,又沿用了惯名,可谓达古通今,顺理成章了。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景区西端滨河风光带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在蛇门城墙远观灭渡景区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远眺南园桥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船家与农妇组雕,富有生活情趣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组雕特写:喂,要开船喽;唉,请等一等

 

    灭渡桥东西两侧皆为“灭渡桥景区”,在桥上环顾,由桥东绿化带步过新建小桥,可抵刚建成新天地观光休闲区。隔河而望,正北之岛形区域,原为苏州港务六区的装卸作业区,现为长岛花园住宅小区花园绿地。面西北是古代赤门湾的位置,今建有箭楼和水城门,唤之为蛇门。桥西有“觅渡揽月”碑亭、僧人化缘石雕、船家与农妇组雕和仿古亭廊、茶室、游船码头等。西接环护城河景观风光带,放眼北望,河面开阔,目之所及,则为树木森森的原始土坡城墙,逶迤向西,直至南园桥。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化缘建桥,功德无量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景区西部亭廊、石栏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在西北侧仰看灭渡桥

 
【原创】心泊东吴(13)《灭渡桥》

恰逢疏浚船穿越桥洞

 

    灭渡桥,我不知去过了多少回,那是一个真正能让人静处的地方。它不像古典园林内人满为患,也没有此伏彼起的嘈杂声响。静寂的氛围,时间好像凝固了,但思维的空间却变得广袤无边。

    我俯身拾起桥石上的一枚树叶,放入水中,看其穿桥而过,仿佛觉得自己的整个身心和无尽思绪,就乘着这叶轻盈的小舟,悠悠地飘向了远方……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48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