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缮后的南立面(摄于2014年3月8日)

修缮前的南立面(摄于2011年9月9日)
最近,关于胥门的博文系列已发了三篇,但仍意犹未尽,还有几篇待发。
之前三篇博文,主要写了老胥门的历史风貌及目前现状,其实历史上还有所谓新胥门存在,因时间短暂,我未能亲眼见到。看资料得知,其位于万年桥东堍,建于1940年,形制类似原来的平门,为双城门洞,据说是不利交通,于1958年拆除。前《胥门》(中)篇里所提及的怀胥桥的命运,基本和新胥门一样,且毁于同一时期。那时我才三岁,故无印象。
原来本篇是想放入之前《胥门》(上)篇中的,可是到实地去看了一下,颇为失望。于是一颗心再也泊不下来了,遂将其独立成篇。

修缮后的马道

由此登上城墙

东南角

东侧走道
现在所言之姑胥桥北段至干将桥南段城墙,位于外城河东岸,原是连接胥门和金门的一段城墙遗址林带,与娄门段、齐门段同期列入苏州古城墙保护修缮二期工程,同时于2013年12月28日竣工。这三段古城墙保护修缮工程,齐门和娄门我已发博文介绍过,虽为新建,但整体感觉大致不错,局部细节存有缺憾。而唯感此段如此改头换面之修缮似大可不必,有“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之嫌。

向北顺残坡可下城墙

残坡上铺的石板

从北端残坡可登城墙

城墙南端向北伸展
这段遗址城墙,我以前曾去过多次,并拍得其修缮前的照片多张。感觉虽墙体存在多处残损和荒草杂树乱陈外,大部分保存良好,其实只需略加清理修缮即可。既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其原始风貌,又能节约可观的修缮资金。这一举两得之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城墙西南侧休憩区

城墙西立面

城墙西走道

在城墙上俯瞰东走道
那日我走在城墙上,在满目新象中发现:光秃秃的城墙上,原来浓荫蔽日,藤萝悬垂的古意没有了;南侧坡道入口处和南端东侧靠墙的地砖已经局部凹陷;北端残坡处随意的放着一些石块,间隔太大,看老人走时战战兢兢;凡此种种……。心里顿生一种莫名的怅惘。

在城墙西河滨向南眺望姑胥桥

在城墙上观望姑胥桥

在姑胥桥上观望城墙西滨河区

在城墙西河滨向北眺望干将桥
说来也怪,这城墙是经过专家学者论证的,由专业队伍施工的,有领导检查验收的,何以搞成如此模样,且短时间就出现质量问题,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是否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经得起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考量?

马道入口处的地面已严重凹陷

城墙上东侧地面一长条凹陷
修缮前土城墙上的原真风貌(摄于2011年5月26日)



拆旧造新,改旧换新,非修旧如旧,丢了原真性,实乃古城墙保护修缮之大忌。如此的结果,岁月的沧桑不见了,历史的包浆褪却了,人们对苏州古城墙情感越发浓烈的同时,脑子里的概念却逐渐淡化了。有记忆的还在怀古思幽,没看到的还认为就这么回事。
修缮前城墙原真风貌(摄于2011年9月9日)




唉!区区草民,城墙又不是你的,本来就是做给人看看的,关你何事?想到这里,心头忽然释然了许多,但又让我不禁担忧起南园桥至桂花公园南门段,以及盘门西段遗址城墙的命运来了。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4年4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