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路的西南角拍摄
发现并知道这个地方,纯属一次偶然。
2013年12月18日,有事去了上海。午饭前在西藏路桥附近和局门路卢工两处办完事后,欲去豫园老城厢办事,遂在制造局路坐18路公交返回。
车至西藏南路淮海中路站后,突然想到家中所养的鸟儿明晨没有吃食了,就回走到不远处的“万商花鸟市场”购买。经过鸣虫摊位时,还饶有兴趣地即时拨通了苏州文庙古玩城“大吉行”黄老板(一位资深的鸣虫玩家)的手机,让他分享了鸣虫悠扬的,有节律的叫声。
隔着大境路拍摄,可见城墙古朴浑厚,楼阁错落有致,大门右侧依稀可见清朝石牌坊
大门口,左有“上海古城墙和大境道观”保护碑、上海市华侨书画院、海上书画院牌子,
右边立牌为“上海道教协会”
摄于大门内,左前方有坡道通往城楼
事后就从边上小路会稽路,沿人民路向目的地走去。突然,老远处一段古城墙映入我的眼帘,急忙走将过去。原来他位于人民路与大境路的交叉口,而大境路正在进行路面整修,我好不容易才越过障碍来到城下,结果遗憾地被告知不对外开放。故只能在进口处简略的张望一下,不能登上城墙一看究竟。
楼阁大气而不失精致
从人民路的西北角拍摄
据资料介绍:
上海古城墙是指上海明清之际存在过的砖石城墙,现存的遗址位于南市区(今黄浦区)小北门大境路一带,距今已有四百六十年的历史。另一段是人民路露香园路口段,2005年发现并在原址修复。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海县为抗御倭寇建造了城墙。万历年间,城西北的箭台上建关帝庙,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改建为三层楼阁。登阁远眺,有“胜境烟霞”之美,为明人所列“沪城八景”之一。道光十六年(1836年),建石牌坊,总督陈銮题额,书“大千胜境”。 此处遂称“大境”。
城墙一隅

城墙内侧
清咸丰二年(1852年)起约十年时间,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李善兰在大境阁从事翻译和著述,有《续几何原本》、《代数学》等。此关帝庙由道士主持,称大境关帝殿,殿内曾设“月下老人祠”。
1912年1月至1914年冬结束,上海城墙被拆。如今保留的古城墙大境阁段,长约50余米,保留了大境阁与熙春台两座古建筑,阁内供奉关帝塑像,阁前城墙上的“信义千秋”石匾,均为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
大境关帝庙文字介绍
气势雄伟的大境阁
如今,这个经过修缮后的古城墙遗址内,已作为海上书画院、华侨书画院、上海道教协会驻地。因未能进入详细观察和深入了解,故未能亲睹城楼上关帝庙、部分炮台、旗杆遗骸、熙春台、信义千秋匾等实物遗存,加之大境路正在修路,遗址东侧的大境道观的清朝牌坊也未拍全,看来只能待今后有机会再补上了。
写于2013年12月20日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