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兴国石经幢”及“通吴门”门楼
出东坡公园左拐,沿延陵东路向西,护城河不远处就有一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太平兴国石经幢”,其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之遗物。

位于西侧的“太平兴国石经幢”及文物保护碑

位于东侧的石经幢残础
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共计近八年。吴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12月-978年5月)。
现存的的一座石经幢,具有宋代石刻艺术风格。原有一对,并置于太平讲寺山门前,今佚其一。幢高4.6米,宽2.4米,由经幢基石、浮雕八力神、宝相花、八佛像、仰莲等须弥座及八棱形幢身、缠枝牡丹花宝盖、浮雕斗拱、宝顶等叠成。座基为八角莲瓣型,高1.5米,周身遍刻陀罗尼经,至今字迹已模糊不清。

在沿河观光带老远就可看到通吴门

通吴门东侧景观

通吴门西侧景观
石经幢左后位有一座水城门,跨护城河南北,唤之为“通吴门”。据资料介绍:通吴门,俗称东门。始建于吴天祚元年(935年),筑罗城时设该门,也是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门。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修造新城重修。南宋时因行都在临安(杭州),故通吴门曾名朝天门。箭楼门内通东直门大街,门外有瓮城(即域城)。城高2丈5尺,筑以砖名。城外有城壕,宽16丈深8尺。还设有东水关,控制大运河与市河的船舶航运。通吴门是本邑重要的交通要塞,控制了水陆的交通与漕运。

通吴门门楼上的雕塑,左边的位置留给观光者

延陵东路沿河的“轿夫”雕塑
我看见通吴门门楼上建亭一座,内设围棋棋坪,两位古人雕像坐在棋坪旁,神情肃穆,若有所思。游人可坐在古人面前,象征性地与其弈棋,这与我在宁波天一阁里看到的打麻将铜雕【详见屐痕甬城(3) 新诗:《平和》】有异曲同工之趣。
人们在此游览,在了解历史之际,不禁会聊发思古之幽情,遥想春秋当年的。
写于2013年2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