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杂谈:《种瓜得“瓜”》

(2012-11-08 15:11:01)
标签:

原创杂谈

自家小院

蔬果栽培

瓜类植物

杂谈

分类: 闲情逸致

【原创】杂谈:《种瓜得“瓜”》

 

    在我家的小院里,原来皆种植一些观赏类的花木。自从前几年妻子打破了我一统天下的局面后,不仅种植了葡萄、石榴、桔子等果树,还适令地种植了黄瓜、丝瓜、长豇豆、番茄、青菜等蔬果作物,享受到了田园的风光和收获的快乐。

    今年的丝瓜长得特别好,仅两棵藤蔓,累计收获丝瓜约五六十根,而且品质特别好,烧丝瓜毛豆或丝瓜炒蛋、丝瓜蛋汤等,也不要放什么味精,有一种自然的鲜味。收获的旺季,自家来不及吃,就送与邻居或由妻子拿去单位烧好后,供大家一起分享。有些错过采摘机会的丝瓜,一旦老了,干脆让其长得粗老,留作丝瓜筋洗锅碗瓢盆用。

    今年丝瓜较往年收成好的原因,除正常的鸟粪和米泔水施肥外,关键是棚搭得比较好,用三股坚牢的绳索,等距离的从院子的栅栏一直平行挂到二楼阳台栏杆,在中间分别系出若干隔断,呈网状分布,便于丝瓜攀藤。再由于光照足和水分足,各种飞行昆虫的有效授粉,确保了丝瓜的健壮生长,开花坐果。

    对于丝瓜的这些描述,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毕竟是种瓜得瓜嘛。

 

【原创】杂谈:《种瓜得“瓜”》
左边的先采摘,垂落于地;右边的后采摘,悬挂于树


 

    但令人纳闷的事情,出于两棵黄瓜秧苗。其过程出乎意料,其结果让人惊喜。

    六月中旬,邻居送我两株黄瓜秧。植于地上后,用竹竿竖立搭起棚架。个把月后,便吃上了新鲜爽口的生黄瓜了,由于不喷洒农药,故只用清水冲洗一下便可食用,脆蹦蹦、甜津津的,十分爽口。

    但我感觉,两株瓜秧,应不止结出这么多黄瓜。细察,发现这些瓜全是在一株上采获的,另一株毫无动静。就在那株结过黄瓜的藤蔓即将颓败,我准备将其清理时,另一株突然发动了。

    它爬上了旁边的桂花树,藤蔓粗壮、花朵肥硕,不几日就长出了毛绒绒的小圆球。起先我也不知其为何物,但其长势极快,很快的就初露端倪,原来像冬瓜啊。

    起先我言于妻子,其说可能是隔壁邻居所种之藤翻墙而越所致吧。遂问邻居,答只种丝瓜,未种冬瓜。

    排除了外来者入侵的悬疑后,我再细看自家的那株藤蔓,地下细细的,怎么看也确实不像,但除此之外,能有他出吗?待我最终收瓜抽藤后,这缠弯理曲的疑问,犹如冬瓜藤蔓一样,才予以理清,有了明确的答案。

 

【原创】杂谈:《种瓜得“瓜”》

分别为两只冬瓜量体称重


 

    对于所结的两只冬瓜,我们和邻居于10月25日和11月6日,分两次进行了采摘和分享。为了有个具体的数据记录,以利明年再战,在现场我们一起为冬瓜量体称重。前者:长度48厘米,直径18厘米,重量9公斤;后者:长度52厘米,直径20厘米,重量11公斤

    据实际食用,该冬瓜瓜体细腻,没有筋丝,肥糯嫩滑,吃口极好。与邻居相约,明年再种,且多种几棵。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年所种的两棵黄瓜,竟有一棵是冬瓜,这是送与者和主种着都始料未及的。

    此瓜乃瓜,然非彼瓜。有点像苏州人所说的“冬瓜缠勒嗨茄门里”(意为搞错事体,听错闲话,视听混淆,张冠李戴)的意味。但这戏剧性的过程和意料外的结果,都让我们分享到了,却成了人生的一件乐事,你说是吗?

 

                                                                               写于2012年11月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