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介绍的是新增的雕塑作品,上届被永久保存在园内的作品可参见原博文
沪上印象(10)《静安雕塑公园》
P10

Fatih
Semiz法提赫·塞米兹的参展作品“人生几何”。Fatih热衷于创作各种各样的金属几何形体,将它们简化、重释。他把自己的这件作品阐释为时间、空间和形体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冻结时刻——生自虚无,随后演变成二维平面,最后成为了三维体,并以空间为重心。
P11

Ram Katzir 冉•卡泽的参展作品“背影”.
Ram专注于城市公共空间,其作品被展置于欧洲的许多地标性位置。他大部分的作品都谨慎而模糊,令观者驻足思考并反复沉思。他的影像通常是二元的:内即是外,悲剧即是滑稽,看起来很遥远的其实近在眼前。
P12

Kemal Tufan
科马·图凡的参展作品“无声的诗歌”. Kemal Tufan是欧盟“Yesemek”和“ 双年展”
的策展人及艺术总监。他多采用木材和石头来进行创作,作品造型简单大气,并极富趣味性。
P13

Hugo Zapata乌戈•萨帕塔的参展作品“人民花园
”。Hugo通过对岩石的雕刻,创造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他认为,岩石的本质是“神圣的”,而我们的任务是发现其内在的涵义。岩石的硬度,曲线的张力,感性的触觉表面,深黑的色彩,成为创造神秘感和冥想的对象。
P14

Melanie Maclou梅兰妮·玛可露的参展作品“蒲公英”。
Melanie是一个热爱自然的澳洲艺术家。她用铝管、LED灯创作出了一朵硕大的抽象“蒲公英”,与自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她希望每个从她雕塑下走过的人们,都能好好地停下来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惬意和舒心。
P15

Robin Yakinthou罗宾·亚金索的参展作品“为了下一代”. Robin
Yakinthou擅长将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创作出充满趣味的场景在公共空间,他的作品造型简单,但却寓意深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呼吁大众珍惜能源。
P16

Vanessa
Stanley凡妮莎·斯坦利的参展作品“万象”。Vanessa是一位新兴的跨学科艺术家。她对艺术与科学的交集点有浓厚兴趣,并致力于重新诠释有关环境和天文研究那些不为人知的方面,从而影响观者的看法。她所构建的无形“空间”的魅力,促使我们怀疑我们的存在。
P17



王天仁的参展作品“庄子动物园”。王天仁将废弃的木材,重新创造出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动物造型木雕作品.
其作品不单形象亲切,内容易懂,亦蕴含了庄子的哲思,严肃与戏谑的转化,传统到当代的游走,故为大众喜爱.
王天仁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大众对环保生活的反思。
P18

丁乙的参展作品“太极”。丁乙被认为是中国抽象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是第一个为世界顶级品牌爱玛仕设计产品的中国设计师。丁乙的标志性绘画风格,在于他利用“十”字形的图案重复和细致构造出其独特画面,而重复图案里又蕴涵着微妙的变化,显得幽雅而迷人。丁乙将自己的抽象绘画转译到雕塑“太极”中,依然可领略到其雕塑中自然与设计、疏与密、紧与放的视觉秩序。它正与公园中花带的环境相呼应。
P19

陈志光的参展作品“团结的力量-龙蚁”。这是个企图颠覆人类社会的不锈钢大蚂蚁。艺术家将蚂蚁的形象“放大”到让人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蚂蚁的生物性被金属材料所“置换”,因而“蜕变”为具有文化意涵的符号,不锈钢反射和互映的结果,则使蚂蚁与外部世界形成了交融
P20

戴耘的参展作品“时代空间”.
戴耘在材料上的使用别出心裁,采用了红砖、青砖,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相对于一些过于观念化而失去了制作感的当代雕塑作品,这些普通的材料,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其意义不仅扩充了雕塑材料的表现空间,还使它具有了浓郁的东方色彩。
P21

黄致阳的参展作品“座千峰”。他一直关注中国传统绘画之美学。他的作品始终关注自然与人性的关系。他总是将抽象、自然、冥想、人、环境置于整体观念中,将它们之间建构成富有诗意的关联。
欣赏着那一幅幅精美的雕塑,品味着那一首首清新的小诗,我的心底也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
静好的时光,
安宁的公园。
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
有人把人生的思考,
世界的审视,
深邃的哲理,
凝铸成永恒;
有人将欣赏的目光,
人生的感悟,
心灵的共鸣,
低吟为诗行。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2年10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