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沪上印象(21)《内山书店旧址》

(2012-02-24 20:10:04)
标签:

文学/原创

杂谈

上海

虹口区

四川北路

内山书店旧址

文化

分类: 萍踪浮影

【原创】沪上印象(21)《内山书店旧址》
内山书店旧址(四川北路2050号),现为工商银行虹口分行


 

    内山书店旧址,为坐北朝南西式结构、假三层楼房。其位于四川北路2050号,靠近甜爱路的南口,东边则比邻山阴路

    该书店,以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先生的名字命名。这位生于1885年日本岗山人,于1913年3月,被大阪眼药会社参天堂派到上海推销药品,并于1917年,与妻子一起在此创办了这家书店。

 

【原创】沪上印象(21)《内山书店旧址》
大门两侧墙上的金属和汉白玉保护铭牌


 

    据资料介绍,内山书店其时主要经售日文书籍,20年代后期则大量发售日本改造社出版的《现代日本文学全集》、《经济学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世界文学全集》、《大众文学全集》等。店中书籍都敞开陈列,读者可以随手翻阅,店堂里摆着长椅和桌子,读者可以坐在那里看书。为方便读者购书,书店还编印有“新书介绍”供应读者,为此,受到读者广泛欢迎。

    由于内山书店身份特殊,故成为当时进步文化和进步人士一处避难所,当时的许多知名人士,如鲁迅夫妇、郭沫若、陶行知、周建人、夏丏尊等都受过其保护。书店不仅大量销售马列著作等进步书籍,而且出售当局查禁的进步书籍,代售《铁流》等进步文学读物。并从1932年起,成为鲁迅著作代理发行店。于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就出现了这样一种似怪非怪的情况,即中国书店买不到的书,可以在内山书店买到;中国书店不敢经售的书,内山书店也能经售

 

【原创】沪上印象(21)《内山书店旧址》
大门外墙上的“内山书店”简介(中日文对照)


 

    因此,这里成为鲁迅先生晚年购书、看书,甚至会客的地方,为此与内山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抗战结束后,内山先生以敌国侨民身份被勒令归国,内山书店作为敌产被没收,停业改作他用。

    在翻阅这一段历史时,我脑海中瞬间冒出了如此疑问,即当时处于日军管制下的虹口区四川北路一带,居然是左翼作家和文化界人士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成为左翼作家联盟的大本营和主要活动的场所是否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安全的?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但事实就是如此的。那时的虹口地区是“日租界”,起先仅是中国方面对这一日本人聚居区的习惯称呼,但真正“日租界”的称呼则始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从1916年至1947年,内山完造始终居住在虹口。不光中国进步的文化人士居留于此,当 1933年大批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德国的迫害流亡上海时,也多数聚居在此。据说,高峰时居住在虹口日租界的犹太难民,竟高达一万七千人之多。

 

【原创】沪上印象(21)《内山书店旧址》
设于鲁迅公园“鲁迅纪念馆”内的内山完造先生塑像和“内山书店”一角


 

    我已经不止一次到过内山书店旧址了,每每面对,却总是心存疑惑。一个中国现代作家笔下书香四溢的,曾经成为中日文化交流桥梁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应有其地位的书店,为何不能凤凰涅槃,死而复生

    旧址虽被政府予以保护,但为工商银行虹口分行占据,更有趣的是,在其西侧开有一家新华书店。与其如此,不如在旧址恢复“内山书店”好了。你银行有钱,财大气粗,但政府也不差钱啊,有的是办法呀!虹口区政府在大打“文化名人牌”,提升区域形象和品位的时候,为何独缺这张牌呢?其中是否有难言之隐呢?

 

【原创】沪上印象(21)《内山书店旧址》
位于多伦路,由基督教鸿德堂经营的“鸿德书房”,内山先生在门外躬迎待客


 

    愚以为,若内山书店今后能得以重见天日,则幸甚。一则冠以其名的书店,也不要深居于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中了,能够更广泛地接触读者受众;二则内山先生也不必舍近求远,跑到多伦路的“鸿德书房”门前去躬迎待客了。

                                                                   写于2012年2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