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2011-11-22 11:16:30)
标签:

文学/原创

见闻

摄影

上海

多伦路

名人雕塑

文化

分类: 萍踪浮影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叶圣陶与报童:一个是著名的学者,一个是无名的报童,身份高低不同,形体大小

                           不一。这种强烈的反差,通过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特别是眼神的

                           交流,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多伦路是四川北路的一条支路,而四川北路则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成的几条大马路之一。

    人们很难想象,紧邻着繁华的四川北路,有这样一条街道,保持着它那一种幽静,那一份矜持。在它冷峻的外表下,曾经涌动着股股地火热潮

    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多伦路曾是中国近代新文化的重要据点。鲁迅、瞿秋白、丁玲、茅盾、郭沫若、沈尹默、叶圣陶等三十多位左翼文化人士,均聚居在这条小街上,以独特的眼光冷眼看世界,以满腔的热血妙手著文章,生命不息,笔耕不止,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其中巴金的《灭亡》,丁玲的《梦珂》,茅盾的第一篇小说《幻灭》和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我惊诧于前辈们的胆识和审时度势,我仰慕于前辈们的才华和奉献精神,趋闹市而取其静,真是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智慧啊。

    如今,已有十位名人被雕塑成立体铜像,分列在街道的两侧,供市民和游人观赏和瞻仰。这种由青铜塑就的铜像,形体敦实厚重,色泽沉着稳重,折射出岁月的光泽,虽为新塑之物,但仍具沧桑感,一下就拉近了观众和名人彼此的距离。

    这些名人雕像形神兼备,气韵横生,其艺术特点为:借鉴和利用各种艺术资源,突破了具象写实的方式和传统肖像雕塑的单一模式;强调当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将具像基础上的人物造型方式与当代观念结合,使具像写实雕塑具有当代感;兼顾了创新与公众欣赏水平之间、形似与神似之间,作品与原型之间的关系,强调公众的参与和理解;把人物雕塑放在环境和生活场景中来进行考虑,也就是说,人物已不是一个孤立的人,而是环境中的人,是在具体生活场景中的人,由此凸出人物的纪念性。

    如果说,观赏多伦路风格独特的老旧建筑,是人对物一种怀旧情结的话,那么,欣赏多伦路栩栩如生的名人雕塑,则是人与人的一种心灵交流了。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1、鲁迅:通过一个瞬间来捕捉鲁迅和两个文艺青年人谈话的场景。鲁迅的轻松、淡定

          与听者的认真、专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形成的一个小小的围合空间,

非常适合并吸引公众的参与,你坐在旁边即可聆听。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2、 郭沫若:郭沫若一袭长衫,坐在一块石头上,似乎若有

                                   所思,突出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精神侧面,

                                   其外部形象和内心性格得到较为完美的统一。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3、 茅盾:不求外部细节的完整而致力于把握人物内在的

                                  精神意蕴。造型仿佛是在不经意之间快速成型

                                  的几个大的块面,但是极其生动传神,十分准

                                  确地显现了人物风华正茂,潇洒不羁的青春形

                                  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4、 叶圣陶:通过严谨、扎实的雕塑语言,简洁、准确地

                                    塑造了一个文学家的形象。在人物的内在精

                                    神上,着力突出的是人物的书卷气息和充满

                                    智慧的神态。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5、瞿秋白:在这样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塑造上,打破常

                                   规,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详略得当,虚实相间,

                                  语言上体现了鲜明的个性特点。围绕人物的别具

                                  心栽的背景方式,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造力和

                                  想像力。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6、冯雪峰:运用陶塑的语言来塑造人物,丰富了传统人物

                                   肖像雕塑的语言。人物造型整体概括,人物的

                                   面容和表情略作夸张,显出作品突出的语言个

                                   性。门的符号和人物的倒影是作者在人物肖像

                                   雕塑造型方式上的创造和突破。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7、柔石:通过人物的主次、强弱、远近关系的变化来突出所

                                表现的人物。作品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几种雕

                                塑造型方式融为一体,既突出了主题,又渲染了强

                                烈的气氛。这是对人物肖像雕塑创作在空间形式上

                                的突破。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8、丁玲:选取了刚刚来到上海的青年丁玲的形象。她坐在

                                 随身带来的衣箱上,头侧向一边,表情略显惆怅。

                                 作品细腻、敏感,生动地揭示了那个年代一个女

                                 青年的内心世界。作品的造型语言洗练,流畅。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9、沈尹默:一位面容慈祥和蔼的长者,书案、卷轴、文房

                                  四宝、人物形象和简单的道具合理搭配,升华了

                                  一个大书法家的身份和他的精神生活,形象生动

                                  传神。

 

【原创】沪上印象(7)《多伦路名人雕塑》

          10、内山完造:造型语言十分独特,人物的神态和服饰纹理的处理精细独到,具有很强的

                        材料魅力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将铜材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1年11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