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与形式<上>》
文/丛萌

李琼:《山路十八弯》
无论何种类别的唱法,都是一种表现形式,它总是为其一定的内容服务的,是内在灵魂的载体。
如何做到秀外慧中,表里一致,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结合?原生态民歌作为民间自娱自乐,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为我们展现了无穷的魅力。
原生态民歌,作为原生的生态环境中的伴生物,与一定的民族、地域、生活状况、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通过群众演唱、集体创造,往往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百人百味,代代相传。不定谱,也不定音。歌唱者与山川、河流、村寨、旷野的地理环境和歌唱的心态紧密相连,而浑然融为一体,且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歌唱。正是这样,同一首原生态民歌便有若干种不同的唱法,并共同体现原汁原味、纯朴清新的特征。
受我国音乐教育体制的局限和多种原因,原生态民歌本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即便后来登堂入室,虽观众反响强烈,掌声热烈,但真正得到专家和评委的接受和认可,却也是一波三折,逐步实现的。
下面就简要回顾一下2000—2010年连续六届青歌会原生态民歌的际遇和历程。

李琼:《三峡我的家乡》
如2000年第九届青歌赛,李琼演唱《三峡我的家乡》,发声音调和演唱风格独特,赢得现场观众热捧,但得分不高。后在春晚演唱《山路十八弯》,再现并发展了她的演唱风格,一举成名,红遍九州。

索朗旺姆:《天路》
2002年第十届青歌赛,清纯而面带羞涩的藏北那曲小姑娘索朗旺姆闪亮登场。她演唱的《金色的故乡》空旷高远,清澈纯净,猶如天籟,夺得民族唱法(业余组)金奖。在颁奖晚会上,又获“观众最喜爱歌手奖”。这颗歌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歌坛前辈和听众的普遍赞誉,无疑成为继才旦卓玛之后,又一位来自雪域高原的歌坛金凤凰。

李怀秀、李怀福:海菜腔《思念调》
2004年第十一届青歌赛,云南民歌手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演唱的“海菜腔”,再度引起评委争议,初赛分很高,决赛分直落,最终落选,给大赛和观众留下遗憾和悬念。
直到2006年第十二届青歌赛,增加了“原生态”唱法后,她俩第二次参赛,才顺理成章得了金奖。

土苗兄妹组合:《花咚咚姐》
2008年第十三届青歌赛,湖北的土苗兄妹组合获原生态唱法金奖。但纳西姐妹,撒叶儿嗬,朵蝶朵阿,刀郎木卡姆,阿鹏,高保利也十分出彩。

撒叶儿嗬组合:《巴东石工号子》
领唱者:土家撒叶儿嗬传承人 谭学聪
2010第十四届青歌赛,参赛的原生态唱法仍是精彩纷呈,其鲜明而独特的地域特色,自然而充满激情的演唱,给广大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虽然最终湖北的撒叶儿嗬组合一举夺冠,但内蒙的其其格玛,云南的阿乖老彝歌队、游方歌、坡芽歌书山歌队,贵州从江小黄村男声侗歌队,四川凉山的阿惹组合,新疆的麦盖提刀郎木卡姆、玛纳斯组合等上乘表演,都让观众大呼过瘾。
是的,原生态唱法登陆青歌赛,为我们这些没有机会,抑或难得有机会身临其境的凡人,听到了近乎最原始,最自然的,然而亦是最纯朴、最美妙的音乐,不能不说是身心的极大享受。当然,这得要感谢那些常年累月为原生态艺术默默奉献的音乐工作者,以及为其提供平台得以传承和展示的组织机构。
6月27日午后,即本届青歌赛结束的第二天,我在苏州数字电视中恰巧看到了一则介绍著名词作者陈哲的影像资料,不由得为他十几年如一日发掘和保护原生态音乐的精神所感动,不得不钦佩其独到的眼光和坚韧的毅力。

陈哲:词作者,“土风计划”倡导和实施者
80年代后,他曾以《血染的风采》、《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同一首歌》等获奖歌曲的词作而驰名于我国乐坛,并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进入90年代后,在工作实践中,终日耳濡目染的民族民间音乐使他陶醉,令他心驰神往。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和流行音乐的影响,民族民间文化传统逐渐衰退,加上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某些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老年人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年轻人传承意识淡漠,传统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断层。这种危机,令陈哲不安,从而激发他萌生了自己动手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想法。
1994年陈哲启动“音乐西行”计划,制作了少数民族音乐的音像制品。1998年起,他又跋山涉水,实施“土风计划”,广西、云南的几十个少数民族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提出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重在活化传承——恢复传承机制、构建社会系统”的理念。“土风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块是艺术家介入、摄取,把民间文化“固化”下来;另一块是‘活化’,即让资源地的人们实现民族文化的自我传承。2004年,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4个村的“普米族传统文化传习小组”已被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并初见成效。
我特别佩服陈哲“土风计划”中的ABC理论:
A,即“根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灵魂所在。根文化多样性的基因是不能动的。所以它不是展现给人看的。根文化长期孤立在主流文化之外,是它不为人知的原因。正因为这样,它需要人们去传播。
B,即树干,它是对A的延续。它要求必须用极高的手段来传播根文化的内容,甚至应当是一种国家行为。原则是,做好“根”工作的人必须有主人翁的意识。原生态能够在舞台上表现,一定要对歌手的来源作过考察后才能让他(她)去展示,对歌手的考察就是也就是其作“根文化”的考察。
C,即树叶、花朵或果实。它既源于树根的滋养,又是对树干的张扬。故一个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前,应当先去了解根文化。
唯有如此,民间文化这棵大树按ABC顺序将整个根、树干、树叶(花朵、果实)都协调起来,才能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会有生命力。
(未完待续)
*
图片均截于视频,经本人编辑处理
写于2010年6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