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红时上天平》
图文/丛萌

天平山景区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与苏州城同龄,具有2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木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进士 25 人,举人 30 余人,其中状元 2 名,榜眼 1 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台湾政要严家淦等等。
清代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反映当时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长卷《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全长 1225 厘米,其中木渎就占了一半篇幅,其当时之繁华可见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曾六次驻跸木渎,亦足见此地之金贵。
木渎尤以两山(灵岩山、天平山)一镇(古镇)为重心,名山古刹、老街旧巷、私家园林点缀其间,成为人们访古寻幽,怀旧忆昔,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之胜地。
******
******
******
******
******
2009年11月24日,与“有情自远方来”仁兄相邀同游天平山。
记得去年红枫节时,我与德山等三人结伴同行,但为时过早,枫叶皆未红;此番则略微推迟,然仍未见漫山红遍,只较去年为佳而已。

山石兀立,万笏朝天

童梓门茶楼

一 线 天
吴中胜地人文萃,(1)
万笏朝天石奇美。(2)
童梓门边茗茶品,(3)
一线天上白云追。(4)
忧乐景仰范公像,(5)
高义鄙夷鹦鹉嘴。(6)
红叶尤爱凌霜露,
丹心一片为谁开?(7)

“先忧后乐”石牌坊

范仲淹石雕像

“高义园”汉白玉石牌坊

乾隆帝手书“高义园”盘龙金匾

鹦 鹉 石

仰拍红枫图

枫叶渐红入眼来
注:
1.
天平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约15公里,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海拔201米,景区占地面积近百公顷。因山顶高接云天,常有白云缭绕,古称“白云山”。宋·庆历四年(1044)因范仲淹先祖葬于此,宋仁宗以山赐之,又称“赐山”,俗称“范坟山”。
景区集古典园林与自然风光于一身,融人文古迹与山林野趣于一体。自唐以来,天平山就是游览胜地,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乾隆皇帝等名人,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游记和遗迹,令游人访古寻胜。
2.
天平山多奇峰怪石,山腰笔架峰后,岩石环回,挺秀奇伟,纵横错落,皆危耸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见皇上时手捧的朝笏,故称为“万笏朝天”。
3.
童梓门位于天平山东麓,为古代入山之门户。现左上方新辟茶室,较钵盂泉茶室来得幽静,是游人歇脚观山色之佳处。
4.
钵盂泉西侧有一线天景观,双崖壁立对峙,中有小道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实为山中最险峻处。过一线天循乱石而上,有“中白云亭”,亭前为“望枫台”,乃山中观枫佳处。再上过卓笔峰即为天平山最高处“上白云”,该处有一圆形巨石面向太湖,名照湖镜,于此俯览群山,远眺太湖,令人心旷神怡。
5.
“先忧后乐”石牌坊,为二间四柱五阁式,端庄凝重,为1989年纪念范仲淹诞生1000周年时新建。牌坊后矗立有范仲淹的巨幅石雕像。
6.
山麓正门,有乾隆帝御赐“高义园”汉白玉牌坊,可欣赏“高义园”古建筑群,以及最后一进厅堂内,乾隆帝手书的“高义园”盘龙金匾。
钵盂泉下有一巨石,形似蹲踞大鸟,头伸向蹬道,喙啄弯曲,两翅伸展、因酷似鹦鹉,而被命名为“鹦鹉石”,我取鹦鹉学舌多嘴之意而谓之。
7.
天平山是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齐名的四大赏枫胜地。天平山的红枫,学名枫香,称五彩枫。叶呈三角状,植株较其它几处高大,乃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允临(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从福建带回,他把380余株枫香幼苗植于山前,现已历经近四百余年的风雨。

唐伯虎手植罗汉松(左:园内仰拍;右:园外拍摄)
写于2009年11月2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