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随笔:《武汉碎忆》(2)

(2009-08-11 19:52:35)
标签:

原创见闻

杂谈

武汉

旅游

分类: 萍踪浮影

《武  汉  碎  忆》(2)

 

文/丛萌

 

二、咬  文  嚼 

 

    武汉,这个地名十分确切,其坐拥三镇,武即武昌,汉乃汉口、汉阳。其业态分布颇有特色:武昌从文,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林立,现有中国硅谷之称;汉阳重工,当年赫赫有名的枪支“汉阳造”源于此;汉口经商,百货、餐饮业星罗棋布,光上市的,叫得响的商业品牌就有“鄂武商”(000501),“武汉中百”(000759),武汉中商(000785)“汉商集团”(600774)四家,足见其商业发达之程度。

    从字面上来说,武汉是一个威武的汉子,不是吗?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北伐革命,“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从发音上来说,武汉亦成了“焐汗”。因湖泊纵横,且山峦阻挡,经阳光照射形成的水汽不易散发,并称为我国三大火炉之一。

 

【原创】随笔:《武汉碎忆》(2)

 

    武汉的小吃是十分有名的。我印象中吃过的就有三种值得一提。

    一是“四季美”的汤包,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

    二是“小桃园”的瓦罐鸡汤,用黄陂、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入油锅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煨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汁原味,营养丰富,是滋补上品。

    三是“老通城”的豆皮,那是一种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制而成的特色点心。并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脍炙人口。

    说起老通城的豆皮,还有一趣事。我回苏后,同事间问起去武汉怎样?我曰:“吃豆皮”!同事不解,“吃头皮”何苦跑大老远呢?因苏州话“吃头皮”与“吃豆皮”谐音,而“吃头皮”意为用手掌拍打脑袋。故后来听说有某人欲去武汉,亦戏称之去“吃头皮”,当然也得作一番解释才行。待恍然大悟后,彼此均畅然大笑不已。

(未完待续)

                                                                          写于2009年8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