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乡 随 俗》
文/丛萌
眼下的苏州,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风景旅游城市,又是一个外向型的,开放度很高的现代化城市。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到此观光,并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人士来此创业或谋事。
不知怎的,有一种现象随时会映入人们的眼帘,与文明城市的称号格格不入。抛开国内的不说,单就某些国际人士的行为,如骑单车在快车道上疾驶;骑电动车带人,逆向行驶,甚至随意闯红灯等等,令我不禁为之愕然,不知是其自身使然,还是环境使然?
由此,我想到了成语中一则“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于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叫它橘,生长在淮北就叫它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上述行径,很难想象他们在本国是一个有着较高素养,遵纪守法的公民。如若不是,倒也不奇怪;如若是,怎会判若两人?莫非亦应了“橘逾淮而为枳”真实而生动的辩语?
中国,是世界上法律、法规最多的国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诸如闯红灯等交通违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外国人待久了亦会入乡随俗,习以为常,讲句不客气的话,叫做:你闯得,我就闯不得?
但愿国人这种不文明的、不合时代风貌的“俗”越少越好,乃至消失,不然洋人反诘起来,我们倒真的要重讨当年楚王的没趣了!
写于2009年8月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