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2012-02-10 05:53:48)
标签:

小乘佛教

佛文化

性文化

泰国人

大乘佛教

杂谈

分类: 信息传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我就是在这里与他们相识,孟加拉国的五位小伙子、新加坡夫妇、新加坡留学生(浙江省)

    在泰国旅游的日子里,从虔诚的佛教文化、到开放的性文化、再到独特的人妖文化,反差巨大的旅途见闻让人的心情大起大落,让我一直有这样一个困惑:

    佛文化、性文化、人妖文化,这些存在巨大反差的事物为何会在泰国和谐共生?

    回来后反复思考,忽然想通了,而事实上,泰国无疑是佛文化、性文化、人妖文化和谐共生的综合体。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这几张照片是我在宾馆十四楼留下的曼谷的晨曲

    泰国是一个族群众多的国家,从数千年前由中国内地少数民族移居泰国的“泰人”,到几个世纪以来陆续移入泰国的汉人、寮国人、高棉人,还有十八世纪前经由航海通商时从中东、波斯、印度移入的商人后代,共同组成了现在的泰王国。因此,泰国可以说是一个移民国家。但是,泰国却从未发生严重的种族冲突,而是迅速且大量的吸收了外来的事物,发展成泰国特有的文化。

    一方面,泰国文化受到多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印度传入的小乘佛教的影响,和中国的大乘佛教相比,泰国信奉的是小乘佛教。

    在佛教中,小乘惟求自度,大乘则要普度众生。

    有人说泰国这种多元文化共生的现象,要追溯泰国的小乘佛教文化。小乘佛教的宽容和祥和,打造了泰国人的性格,为泰国人塑造了道德标准,形成了崇尚忍让安宁、爱好和平的道德风尚。

     泰国上至皇宫廷,下到人民日常生活,都与宗教息息相关,因此,泰国人的社会观、艺术以至于饮食观,大多都是建立在佛教的基础上,以一种平和、活泼而不失庄严的特质,形成了一种包容而丰富的泰国文化。

    佛能静人心,故泰国人虔诚向佛,佛寺无处不在;

    佛欲迷人身,故泰国人心系红尘,灯红酒绿恣意纵情。

    泰国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那样相得益彰,人妖们辉煌而短暂的生命,虔诚而颓废的表演,高雅而俗艳的气质,是否也是对小乘佛教的另一种诠释呢?

    泰国如此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也许正是来自于其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生机无限的 “大象无形”的精神包容!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与大象有缘我,在大象的鼻子上,也蹭了一张佳照,我那简直就是胆战心惊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大象在表演用自己的鼻子画树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人妖是泰国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人妖表演是许多游客的必看节目。泰国的人妖,在迷幻的夜色中,日复一日地演绎着“她们”辛酸的人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这是小伙子与人妖在讨价还价,因这位是台柱,照一张得花400泰铢

    

     其实让我们追古溯源:人妖并非现代人的发明,中国古代就有所谓的人妖
  南宋末元初的诗人、学者周密(1232年至1298年)所著《癸辛杂识》中有人妖条,讲述了一个名叫赵忠惠军事统领,他的幕僚有个婢女聪明美丽,许多官员都喜欢她。赵忠惠想一亲芳泽,却遭到拒绝,疑有异,强即之,则男子也。后来,发现此人身具两形,也就是两性人。如果在今天,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手术矫治。但是,在那个时代,却认为是妖异,遂置之极刑
  把不同于常态的两性人,称为人妖,显然认为他们是人形的鬼怪妖精,皆天地不正之气也。也许正是这种原因,在正史中,少有人妖之事,岂以秽污笔墨,不复记载乎?
  人妖还泛指心理性别错位、男扮女装等非常态之人。《南史·崔慧景传》:东阳女子娄逞,变服诈为丈夫,粗知围棋,解文义,遍游公卿,仕至扬州议曹从事。此人妖也,阴而欲为阳,事不果,故泄。南宋代岳珂曾记:江山邑寺有缁童,眉长逾尺,来净慈,都人争出视之。此非肖貌赋形之正,近于人妖矣。在古代中国,其实是把一切畸形之人视作异常的人妖,在猎奇的同时,残酷而冷漠地排斥他们。

  在人妖之外,对于两性人或者畸形之人,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称呼———“人疴,也是近似妖孽。明朝沈德潜所著的《万历野获编》中有人疴条:人生具两形者,古即有之。明代陆粲编写的《庚巳编》也有人疴记载:弘治中,常熟县民妇生儿,一身两头,出胎即死。
  古代中国在文化上是专制性的同一性文化,对任何生理异于常态之人,都要进行排斥,甚至杀之而后快,而人妖一词,则是这种缺乏生命同情和宽容文化的畸形产儿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泰国人妖文化、佛文化、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曼谷,一个散发着平和安静气息的名字,却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典型的南亚大都市。当你钻出冷气逼人的机场大厅,厚重的茉莉花香立刻包裹你的身体,远处汽车发动机的轰鸣立刻冲打你的耳膜,你开始心跳加速,你开始知道,曼谷这个城市,你不会轻易忘记。

    曼谷当然不会只是一个现代时尚的追随者,但她也从来也没有丢掉过自己的泰国特色。曼谷人脸上的永恒的微笑以及双手合十的待人礼仪,会轻易地抹掉任何一个外来游客的戒备之心。而就在摩天大楼外面,公司的雇员们会驻足停留,把鲜花,香烛和虔诚的祈祷供奉给精灵神庙。在曼谷,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看见身穿黄袍的僧人,以安祥的步伐悠然行走在凡夫俗子们中,行走在这个南亚最现代化的都市里,但是,他们却仍然沿袭着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生活方式。

    泰国是目前保持这种古老的佛教传统,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给和尚施饭的人早早就站在家门口等待他的到来。他们卑恭虔敬,会把家里最好的食物供奉给和尚。因为对施舍食物的信徒来说,这是一个积累功德的机会,而接受施舍的僧人,不会说个谢字,他们只是念一段回向偈文表示对信徒的祝福。

    按照泰国传统习俗,成年信佛男子都必须出家修行,自己可选择时间长短,两周、六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他本人的愿望将不受任何事情的影响。对每一个家庭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传统,包括王室人员也不例外。大多数男人在他结婚之前花费较短的时间去当僧人,但也没有任何理由可阻止结过婚的男人去了却这份心愿。

    据说泰国目前有将近50多万的僧人,他们生活在寺庙里,过着典型的僧侣生活,遵循和实践着2500年来佛祖创立的佛法教规。但是这个数字每年每个季度 甚至每天都在变化。因为每天都会有人归依佛门,同时又有人还俗尘世。

    文化

    佛的留存

    曼谷作为泰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现代与传统相交融的大都市,完好地保留着辉煌的名胜古迹。这里佛寺庙宇林立,建筑精致美观,以金碧辉煌的大王宫、馏金溢彩的玉佛寺、庄严肃穆的卧佛寺、充满神奇传说的金佛寺、雄伟壮观的郑王庙最为著名。

    佛的延续

    曼谷也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帘的是红、绿、黄相间的泰式鱼脊形屋顶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悠悠,磬声清脆动听,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

   佛的影响

    曼谷佛教历史悠久,东方色彩浓厚,几百年来这里的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都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曼谷随处可见的僧侣,以黄袍(袈裟)加身。佛教为泰国人塑造了道德标准,使之形成崇尚忍让、安宁和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范。在当地人与人之间打招呼都是双手合十向别人点头问好,这显示着把自己放低,尊重他人为先的佛的精神。

   佛殿艺术

   曼谷佛教历史悠久,到处香火鼎盛,佛庙林立,佛迹遍布,由佛教衍生的佛像雕塑和寺庙壁画,折射着“千佛之国”的佛教艺术的精髓。

   佛像雕塑:曼谷王朝的佛像雕塑风格是从斯里兰卡的小乘佛教经文中发展出来的。因此,它象征着一种对正统的延续创造,以及对原创者的敬意。佛像除个别的佛像用金银等贵金属外,绝大部分采用普通的材料,包括岩石、砖瓦、灰泥、陶瓦及木材等 

   代表作品:云石寺,寺內供奉一尊高2.2米高,素可泰时期行走姿势的青铜佛像。该寺同时还供奉着一尊深受全国敬重的清拉佛像,高3米,是泰国著名彭世洛佛像的复制品。

    寺庙壁画:寺庙壁画在拉达那可辛初期达到全盛時期。壁画多绘制于涂有灰泥的石造建筑及木制的隔墙上,内容是宗教故事和民间生活的景象。对細节部分的精致描绘和熟练的手工绘制技艺是泰国壁画的特色。

    代表作品:玉佛寺建筑群四周的个动人的史诗故事《拉玛坚》,共178幅精美的壁画,规模宏大,工艺精细,很让人赞叹。《拉玛坚》来源于长达2万多句的大型梵文史诗Ramayana,意为Rama的历险记。最完整的版本由泰王拉玛一世所著,拉玛二世则把故事编为传统戏剧。

    民族:

    根据2004年人口普查,曼谷共有注册人口650万人。逾半数曼谷人有某程度上的华人血统。近年大量移民及外国人涌入曼谷,长期居留的外国人中,有25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3万是日本人(亚洲地区中除日本以外最大的日本人社群),10万印度人(其中3.5万为锡克教徒),6000美国人,4.5万欧洲人(在亚洲地区中除新加坡以外最多),1.5万台湾人,7000韩国人,6000尼日利亚人,8000阿拉伯人,2.5万马来人,4000新加坡人。另外约有40至60万非法入境者,来自柬埔寨、缅甸、俄罗斯、乌克兰、巴基斯坦、孟加拉、中国等。

    宗教:

    曼谷约92%人口信奉佛教,6%信奉回教,1%信奉基督教,犹太教徒约300人,0.6%信奉印度教。

     离开的时候有些感慨,和他们相比,我们是处在截然不同的世界,我们看他们似乎是悲惨世界,而在他们看来我们就一定幸福吗?我不得而知。

    人生的路上,甘苦自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