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柳恩铭局长《论语心读》已经出版啦!

标签:
中华书局教育柳恩铭 |
分类: 出版讯息 |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柳恩铭局长的读书心得
《论语心读》已经出版啦!
(一周后当当等网店均可购买)
基本信息
《论语心读》
作者:柳恩铭 著
中华书局2014年7月第1版
16开
定价:38.00元
书号:ISBN
图书封面
http://s9/small/001sMXAGzy6K9Oeywv6d8&690
本书特色
专业性:
教育性:
本书所解读的《论语》,是作者作为教育局长的读书心得,旨在帮助现代人找回一种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最朴素最平常的生活现场找到并体会读经典的快乐,为学生、教师、家长、以及传统文化的学习者的一本学习《论语》的入门参考书。
文学性:
作者以激情澎湃的方式创作公文及写作,有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本书的行文方式是其欲向广大读者推荐的、以传统经典中的依据为强大支撑,对人类永恒的话题进行探讨和解答,是一本常销常新的传统文化读物。
本书值得阅读的理由:
本书作者系广州天河区教育局长。他作为体制内的教育家,以推广经典文化为己任,常年在全国各地讲学,本书的内容已经为广大听众广泛认同和接受,推广经典教育的影响力也在进一步扩大,本书的出版势必在全国范围内播撒更多传统文化的种子。
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教育家陶继新先生作序推荐。
内容提要
正文部分是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论语》原文,字词注释,原文大意,和作者根据参考书目中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体悟,写成的《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前言内容是作者学习传统文化的心路历程;后记是作者多年来对经典教育与目前的体制教育相结合的思考;最后是参考书目,是作者十年来研读过的古今学者关于《论语》的研究著述。
作者介绍
目录
序
前言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论语•八佾第三
…… ……
论语•微子第十八
论语•子张第十九
论语•尧曰第二十
后记
参考书目
精彩章节
1.5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注】①道:引导,引申为治理。 ②千乘之国:乘,音shèng,辆,为古代军队的基本单位。四匹马拉的兵车为一乘。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乱频仍,国家的强弱以车辆的多少来衡量。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千乘之国已不是大国。③敬事:慎重地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④人:很多注解以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指士大夫及以上的人。我以为,此处的“人”,仍指人民。⑤使民以时:时指农时。依照时令差遣百姓工作。
【意】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认真处理政事且取信于民,勤俭节约且以人为本,差遣百姓而不误农时。”
【读】本章主旨是:历久弥新。治国之道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就简单。儒家认为简单:一是全心政务,取信于民。只要用心政事,没有想不到的办法,没有办不好的事;政府与民众互相信任,人与人互相信任——这需要教育,也需要官员的修养。二是以人为本,政事从简。现代社会的穷奢极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政府铺张浪费,民众疯狂消费(全球经济发展动力都是民众的消费),资源日益枯竭,地球和人类毁灭几乎是必然。三是根据节令来安排百姓的劳役。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应该是少做劳民伤财的事情。以儒家的政治智慧,解决当今的问题,政府不与民争利,不铺张浪费,不劳民伤财,不穷奢极欲:政府够用就行,民众够用就行。盲目追求GDP的问题可以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可以解决,贫富悬殊问题亦可解决,社会矛盾不能解决也不至于如此对立啊!
1.6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汎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注】①弟子:年纪幼小的人,或学生。这里取第一种意义。②入:回家、在家。③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外出了就要用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比自己年长的人。④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⑤汎:音fàn,同泛,广泛。⑥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⑦行有余力:做好本职工作后还有闲暇。⑧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尚书》《礼》《乐》《易》《春秋》等。
【意】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敬师长朋友,慎言诚信,博爱而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本职工作后如果仍有闲暇,就可以去学习文献了。”
【读】本章主旨是:高度契合。孔子教育的人才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慎言诚实、博爱亲仁、终身学习。也表达了孔子人才观的价值取向:德行第一,学文第二。有两点尤其值得玩味:一是孔子的人才观与中国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高度契合;二是孔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思想与现代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契合。由此可见,人类文化轴心时代哲人的思想具有永恒价值。
1.7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③;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作动词用,意为尊重。贤贤即尊重贤者。③易:改变,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爱好美色之心。④致其身:致,意为“尽力”,也就是“全心全意”。
【意】子夏说:“尊重贤德,不重外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讲求信誉。达到这样的境界,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但我还是认为他已经学过了。”
【读】本章主旨是:修养学习。孔子的学习观:学习的内容不仅是文献,不仅是礼仪,德行修养也是学习,尤其是尊重贤德,看轻外貌,对父母尽孝,对君王尽忠,对朋友讲求信用。人皆有向善之心,向上之心,增进德行,当然是学习的最重要范畴。如果能够在增进德行方面有所进步,就算是没有系统学习礼乐诗书之类,也算是已经学习过了。
如果一定要说《心读论语》与社会上各种流传的版本有什么不同,我想最根本的是《心读论语》是我用生命触摸、体认、体悟儒家文化的心泉,是生命激扬的弦歌,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教育者长歌当哭的呐喊。读《论语心读》,能喝到心泉,能感到心跳,能感受生命的激情、生命的眷恋、生命的执着。——我不想在书店里,只是增加一本谁都可以翻一翻,甚至谁都可能买一本,但是谁也没法看完的《论语》,很多学者注解的《论语》命运就是如此;我渴望和期待,只要你拿起《论语心读》,此生就不愿再放下。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叔本华说:“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事物是意志的现象或表现。”我深以为然,教育改变人心。心中有爱,就会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生活,就会有爱的能量场,就能融化周遭的人心,形成爱的场域并改变社会的心理结构;心中有善,就会善待自己,也会善待别人,就会形成善的能量场,就在融合和改变周遭的场域。心中有爱,心中有善,心中有慈悲,心中有期待,自己在变,周遭在变,世界也在变。《论语心读》目的在于让教育找回精神情感活动的本真,目的在于找回丢失的价值、迷失的精神、缺失的信仰,目的在与建构一个心灵家园,营造一个精神家园,让心有所依,心有所属,心有所归。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无力直接改变世界,但是能改变自己,能改变人心,并因之而逐步改变社会。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信仰。
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重注论语,的确想为社会恢复或建构核心价值观,为国人建立精神支柱,为曾经被曲解、误解、肢解的先秦原生态儒家思想接续生命,为后世人建构精神家园以期社会永远和谐和平。这是我的追求,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西方人有一部《圣经》,《圣经》之后再无《圣经》;中国有一部《论语》,《论语》之后再无《论语》。《论语》不可复制,可以解读。十年一剑天地心,我坚信《论语》对于守护精神家园、维护文化根基、养护国人灵魂、恢复教育本真,具有其他任何经典无可替代的作用。初读《论语》,觉得删减《论语》是我的使命;但是研读了23个版本《论语》之后(我重注《论语》从读23个版本开始系统写作,如今已经研读30个版本),才坚信《论语》如《圣经》一样,应成为国人案头、床头、心头的经典。让《论语》成为中国人的《圣经》,是重注论语的初衷,是我的梦想,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