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生活——“低碳生活”那些事儿(1)

标签:
环保生活低碳杂谈 |
分类: 环保新生活 |
转载:南方日报 2009年11月25日
我们平常用电、驾车、烧煤气、搭电梯等等,都会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在全球气温正在不断地上升,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是我们每一个人,而承担这一切后果的也是我们自己。于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后代,“低碳”渐渐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一种趋势。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首先是在国外兴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原来我们生活中每一点一滴都是可以量化为数字的”,早在2008年,网友间已经开始流行各种低碳生活计算器:“碳排放计算器”、“全民节能减排计算器”、“碳排放量计算网站”等等。豆瓣网的一些网友,更是建起了各式各样有关“低碳生活”的小组,他们积极推广“碳中和”概念,研究如何减少碳量排放,教网友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
■名词解释
碳足迹:标示着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碳中和: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就想办法用减碳的方法处理多少二氧化碳,达到碳排放的“收支平衡”。
碳补偿:多种树,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是碳补偿的唯一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碳汇林:以减碳为目的建造的林地,森林每年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体积,就能吸收11.83吨二氧化碳,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在全国开辟了八块公益碳汇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