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保新生活——“低碳生活”那些事儿(1)

(2009-11-25 13:45:36)
标签:

环保生活

低碳

杂谈

分类: 环保新生活

转载:南方日报 2009年11月25日

               环保新生活——“低碳生活”那些事儿(1)

    近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这届博览会向世界发出了值得关注的“中国碳信号”,让政府、企业、公民承担起“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其实,早在这次博览会开始之前,低碳生活已经悄然走到我们身边,它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

  我们平常用电、驾车、烧煤气、搭电梯等等,都会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在全球气温正在不断地上升,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是我们每一个人,而承担这一切后果的也是我们自己。于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后代,“低碳”渐渐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一种趋势。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首先是在国外兴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原来我们生活中每一点一滴都是可以量化为数字的”,早在2008年,网友间已经开始流行各种低碳生活计算器:“碳排放计算器”、“全民节能减排计算器”、“碳排放量计算网站”等等。豆瓣网的一些网友,更是建起了各式各样有关“低碳生活”的小组,他们积极推广“碳中和”概念,研究如何减少碳量排放,教网友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

  ■名词解释

  碳足迹:标示着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碳中和: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就想办法用减碳的方法处理多少二氧化碳,达到碳排放的“收支平衡”。

  碳补偿:多种树,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是碳补偿的唯一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碳汇林:以减碳为目的建造的林地,森林每年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体积,就能吸收11.83吨二氧化碳,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在全国开辟了八块公益碳汇林的项目。

                   环保新生活——“低碳生活”那些事儿(1)

    ■碳排放计算法

    ●家用电冰箱每人平均0.65千克

    ●烫衣服0.02千克

    ●洗热水澡0.42千克

    ●搭电梯上下一层楼0.218千克

    ●开空调一小时0.621千克

    ●看电视一小时0.096千克

    ●听收音机一小时0.006千克

    ●听音响一小时0.034千克

    ●开节能灯一小时0.011千克

    ●开钨丝灯泡一小时0.041千克

    ●开电扇一小时0.045千克

    ●用笔记本电脑一小时0.013千克

    ●开车一公里0.22千克

    ●每用一吨水0.194千克

    ●每用一立方米天然气2.1千克

    ●搭高速列车一公里0.05千克

    ●搭公交车一公里0.08千克

    ●使用一公斤木炭3.7千克

    ●外食一个便当0.48千克

    ●丢一公斤垃圾2.06千克

    ●吃一公斤牛肉36.4千克

 

                                                          南方日报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吴敏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