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报告表示,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将给世界主要渔场带来影响
摩纳哥/内罗毕,2008年2月2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报告表示,气候变化将严重威胁到世界鱼类的数量。
报告称,由于海洋天然水泵系统功能的衰退,全世界至少四分之三的主要渔场的水循环过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天然水泵可以为鱼类提供养分,并通过不断清除鱼类的废弃物及污染物以保证鱼类的健康。
不断增加的污染对海洋世界所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如此。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海洋表面温度的上升将导致近80%珊瑚礁的死亡。长期以来,珊瑚礁一直作为人类主要的旅游景点,天然的海洋保护者,以及鱼类的看护所。
同时,人们越来越担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将增加海洋的酸度。这反过来又将影响海洋生物的钙质,如珊瑚礁及在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小浮游生物等。
环境署最新的一份报告《生活在死水中》包含了这些成果发现。此报告第一次详细描述了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对海洋带来的影响。
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及水污染、过度捕捞、水底拖网捕捞法以及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0%-15%的海洋面积上。”
这个10%-15%的数据远高于在“当今世界主要渔场研究”报告中估计的7.5%的数据,这些渔场是世界渔业界最有经济价值的渔场。报告补充道。
这份由联合国环境署科学家与欧洲和美国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报告,将在今天在摩纳哥举行的环境署理事会/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上发表。
这是两个多月前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气候变化公约会议以来,世界上最大的环境部长级会议,本次会议旨在为各国政府在2012年实现巴厘会议路线图提供深刻而决定性的意见。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Achim
Steiner说:“本次理事会的主题是‘筹集资金,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希望各国政府能够提供资金,研究对于气候与环境友善的技术,并且建立相应的市场机制和财政激励体制。”
“有时候,我们需要提醒自己我们应该加快迈向绿色经济的步伐,这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在死水中》报告指出了气候对于渔业巨大和持久的破坏性。同时也指出了气候的剧烈变化对于海洋环流和主要渔场的影响,以及面临着‘海洋酸化’等新问题。”Steiner先生说。
“气候变化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世界各地居民的食品和水的供应。很显然,这个报告和其他报告都指出了鱼类种群面临的巨大压力。这既是一项发展与经济的问题,又是环境的问题。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的人以海洋渔业为生,同时大约26亿人从海鲜中获取蛋白质。”他补充道。
上星期,国家生态分析和评估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发布了此份报告。世界海洋有超过40%的区域受到较严重的影响,然而只有4%的区域受到人类的关注。
报告同样指出北海海域的海鸟雏鸟在吃了“蛇鱼”——一种多骨的鱼类后,出现窒息死亡的现象。上周在伦敦的一次会议上,有报告表明,过去的5年里,这种“蛇鱼”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部分专家认为,其数量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洋流将鱼带到了北海水域。
由来自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阿伦达尔研究中心、环境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和环境署预警与评估司的专家共同撰写的最新全球环境研究报告已经出版。
该研究报告描述了各种环境保护方面的新技术,其中包括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评估报告。该组织是由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在2000年成立的专门的研究小组。
其他参与项目的组织和机构还包括普利茅斯大学、挪威自然研究所、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研究所、普林斯顿大学、巴塞罗那大学和欧洲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
《生活在死水中》重要发现
"
全球一半的鱼类生活在不到7.5%的海洋水域中
"
大部分商业渔场总面积仅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0-15%
"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80%-100%的珊瑚礁将可能在2080年前遭受漂白事件。
"
重要受灾地区将主要为太平洋西部海域、印度洋、波斯湾、中东海域及加勒比地区。
"
2050年前,超过90%的世界温带和热带沿海地区将受到严重的影响。80%的海洋污染来自陆地。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受到的威胁最为严重。
"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将可能增加海洋环境的酸度。
"
酸度的日益增加将可能导致海水中碳酸钙的效用减少。
"
由于酸度的增加,2050年前深水域的珊瑚将受到影响,2100年前整个南海及北太平洋地区有机体的壳体形成也将受到影响。
"
气候变化将可能延缓海洋温盐的环流过程,这将进一步影响海洋自身的天然“冲洗和清洁”机制。此种机制对至少75%的世界主要渔场水分和养分的循环至关重要。
"
由于城市和农区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无氧水域的面积不断扩大。目前,估计有200个临时或永久的海洋“死角”。而2003年,此数字仅为150。
"
高达80%的世界主要鱼种已处于过度捕捞的境地,或临近于过度捕捞。
"
目前我们常见的水底拖网捕捞法是最具破坏性和不可持续的捕鱼方法。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快速反应小组负责人Christian
Nellemann表示:“来自多项研究的证据表明,海水温度的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了海洋生命的分布情况。”在东北大西洋连续浮游生物调查纪录报告中指出了这些变化。
20世纪下半叶,温水海洋水桡足类物种或甲壳类动物已向北迁移了约1000公里。这种趋势将在21世纪继续。
丰富多产的渔场与海洋循环之间的联系直到现在才不断显现出来。
三年前在欧洲海域所进行的热点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中,已记录了西北部地中海利翁湾的海洋生命分布情况改变的现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参与了此次研究调查。
相当于两年内所有涌入地中海的水流量,在四个月内从立翁湾涌入西地中海。
“想象一下,如果气候变化的脚步减缓或者停止,而这些天然食物运输和‘冲洗’机制已经完全遭到了破坏,那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Nellemann博士表示,“我们正在与我们的食物供应赌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Stefan
Hain表示,即使气候变化得到了缓解,鱼类资源和珊瑚礁的保护工作仍需我们继续关注。
他补充道,已有证据表明,要想使珊瑚礁从漂白事件中复原,必须为其提供一个更为清洁、污染较少的水域环境。
“在那些污染较少、人类对于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较小的海洋保护地区,珊瑚礁的复原速度快于其他地区的复原速度。”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