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多日的低温冰冻灾害,使南方诸多中心城市受到重创,广州、南京等城市数万旅客滞留,此外还有多个机场被迫关闭……这恰恰是人口大量聚集和极端天气事件双重作用的结果。据气候专家分析,在排放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一些中心城市的“贡献”不小。
在各大城市中,建筑和交通是用能增长的主要领域。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导致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面对日益脆弱的地球,人们应该选择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低碳经济成为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
什么是“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未来,人类通过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往地下储存二氧化碳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又不影响公民的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不牺牲经济的发展,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甚至是更快的发展。低碳经济被人们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低石油耗能将成为未来生活主流模式。人们耳熟能详的新能源、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等概念也被看作是低碳经济格局中的一部分。继低碳之后,人们还提出了零碳经济,即届时世界将实现零碳排放,人们描绘了一副美好蓝图:商店里每件商品的标签上,不仅标有价格、原材料、产地,而且还会标明因生产这件产品而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很多消费者眼里,这个指标会和价格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那时再没有烟筒,蓝天是蓝色的;汽车不会在排放尾气……低碳经济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理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渴望和憧憬,这种渴望和憧憬将低碳经济带入新能源的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