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年再次炮轰百花奖

(2010-09-10 23:42:30)
标签:

娱乐

                                              

                              作者     汪海林 费明 刘毅  

 

     十月在江阴市举办的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没有编剧的奖项,将编剧整体排除掉,这是一次集体的忘恩负义,一个业界的过河拆桥,一次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一次对百花奖历史的背叛!

从历史上看,第一届百花奖(1962年)就把最佳编剧奖授予了夏衍、水华,获奖剧作是《革命家庭》;第二届最佳编剧奖授予李凖先生的《李双双》。“文革”后1980年百花奖得以恢复,第三届最佳编剧奖授予陈立德的《吉鸿昌》。这说明大众电影百花奖在创建之初,就肯定了首创的价值和原创的地位,注重了奖励剧本的创作功能。通过评奖,也检验了观众认同人物创新,感知影片叙事的能力,观众凭着自己的喜好参与投票,选择好故事,好人物,好对话,而最终评选出最佳编剧奖的作者。从百花奖的历史可以粉碎某些人拒绝设立编剧奖的理由,什么观众不懂剧本呀,看不出故事优劣等等,无法投票的谎言和借口。

三届百花奖评选出最佳编剧奖,证明了当时中国影协的领导者深知电影创作发展的根本在剧本,没有好剧本是拍不出好影片的,剧本决定一部电影的命运。没有好剧本就不可能有好导演,好演员,电影的任何花果都是植根于剧本上的成果。因此,身为影协主席的夏衍先生亲自操刀编写剧本,并率先举起了第一届百花奖的最佳编剧奖杯,昭示未来,号令旗下,中国电影要想存活下去,不能缺少编剧,不能歧视编剧,不能怠慢编剧!然而,在今天轰轰烈烈的电影产业求发展之际,在电影产业急需要创意剧作之时,百花奖却一脚把编剧踢出去门外!

这与中国影协老一辈艺术家创立的百花奖的宗旨相悖的,今天大势张扬的百花奖把编剧奖抽空,漠视剧本的价值。如同让观众听交响乐时,只让你记住指挥和演奏员,而忘却作曲家贝多芬一样,百花奖让观众忘掉编剧,删除编剧,踹开编剧。如果夏衍先生还活着,目睹着电影业对编剧的行业歧视,他一定会拍案而起!

    电影的一切是从剧本开始的,没有剧本就没有电影的一切。从本届百花奖的提名引出一个显而易见的话题,没有王兴东、陈宝光创作的《建国大业》剧本,授权许可中影集团拍摄立项,就没有《建国大业》的电影,更谈不上什么导演奖,演员奖的提名;没有刘恒编剧的《铁人》剧本,不会有导演尹力以后的二度创作,更不会有吴刚饰演的铁人,我们只能在记忆中回想张连文饰演的周挺杉,更不会有黄勃的男配角提名了;没有柳建伟、康丽雯,王戈洪等创作的《惊天动地》剧本,也不会看到王珈、沈东导演以军人气慨,气势恢宏的再现了汶川地震中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壮举,候勇、岳红、李幼斌、王嘉分别都有了四项提名。好了,不再举例了。观众不清楚电影程序可以谅解,中国影协也不明白编剧在电影生产程序中的必要性吗?没有编剧的剧本,一切无从谈起,“剧作使导演有了工作,剧本使演员有了角色,好的剧本成就了导演,造就了明星”,这个道理中国影协心知肚明。令人费解的是打着为繁荣创作而评奖的名义,却把承担首创的编剧一脚踢除,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大有卸磨杀驴之意,彻底地背离了科学发展观,伤害了拥有首创权利的编剧们,侵害了编剧应该获得的荣誉权!

我们所以不能忍耐下去,就是因为中国影协举办的百花奖,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本届集资了5000万,花大钱,造大势,尽情炒作传扬,百花奖没有剧本奖,照样闪亮开奖!用大势造成一个规范,中国电影根本就不需要编剧,公开展示着对于拥有剧本著作权人的蔑视,“尊重创作”仅是挂在口头上空话;百花奖也向美国编剧们展示了中国编剧在中国电影界是没有地位的真象,美国奥斯卡评奖给剧本设两个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剧本改编奖”,而声势浩大的中国电影百花奖剧本奖为零,可见剧本的著作权在中国电影业内无足轻重。

世界进入知识产权的时代,中国加入了《伯尔尼公约》,百花奖公开地抛弃了拥有第一版权的编剧,众所周知,电影生产必须首先购买剧本的使用权,剧本著作权其中就有荣誉权,使用其作品必须指出权利人的署名,这是法律所不容忽视的权利。然而,在靠版权经济吃饭的中国电影,百花奖打着繁荣电影创作的旗号,公然能釜底抽薪,排斥编剧,在大势媒体面前,在评定成就面前,让观众,让影界删除编剧,让中国编剧集体缺席,在世人面前活脱脱地暴露出中国影界毫无知识产权的概念,不仅是中国电影行业的悲哀,也是令中国观众欣赏影片感受不到源头活水之奇。

随着编剧的被删除,百花奖在逐渐增加演员的奖项,由原先的最佳配角扩充为最佳男女配角,生怕演员来得不多,又增加最佳新人奖等等。百花奖逐渐走向了商业化,开闭幕式,越来越铺张,越来越豪华,成本越来越大,走红地毯,电视直播,领导讲话,明星们比派头,美女们比服饰,一个明星带上几个侍候与跟班出场,这与百花奖的创意初衷有悖。一些地方政府不惜重金,揽百花奖于当地。如果冲着明星效应,编剧们出场显然没有那些俊男靓女好看,删除编剧也属于为了媚俗的需要。

随着编剧在大势评奖中被删除,这种舍本图末明显违反科学的态度,居然听不到官方的任何反映,尽管编剧们在四年前就发出呼吁和不满,一向号召多出精品,尊重创作的主管部门,却视而不见,默然赞同。一向标榜把群众的意见当作第一信号的各级主管领导,似乎根本就没有理睬中国编剧们的意见。尽管有政协委员提案,也只当小风过耳,不予理睬。我们知道,违反科学规律必将受到惩罚,待中国电影剧本荒芜,编剧人才危机,无人做剧本行当时,即使给天大的奖杯,恐怕也不会找不到从事编剧的专家了。君不见,女编剧薜晓路自己导演了自己的剧本《海洋天堂》,李连杰都加盟主演。一句话,没有编剧的地位,不维护编剧的权益,没有人愿意从事这种出力而不讨好的尴尬职业了。

随着编剧在百花评奖中被删除,这是从舆论上动摇中国电影的根本基础,这样一种明显的偏见与歧视,我们仅听到著名表演家许还山表达了反对之声,没有听到任何电影人为之呼吁,无论那些因为好剧本而成功的导演,因剧本角色而成名的演员,看不到他们的正义之举,同情之心,似乎面包不大,理所应当就不该给编剧的份儿;更可悲哀的是,面对如此明显的不公,听不到那些所谓的著名影评家的声音,尤其那些经常发表高论的博士导们,视若无睹。也难怪,他们本身就写不出剧本,未有同感,岂能为编剧争席维权?某些人本身就靠寄生在评奖事业上才当得上博士导,怎么会为编剧维权而得罪中国影协呢?

大势评奖下没有编剧的地位,看不到任何态度,听不到解释与对话,这是我们电影界整体的良心麻痹症。跟随百花奖之后的就是那个所谓的大学生电影节,不设编剧奖,多年来对于那些在校学习影视编剧的大学生(例如电影学院的文学系、中央戏剧学院的戏文系等院校)是公开的漠视与打击,大学生电影节,不去引导大学生从电影剧本上学习创作,从根本上研究电影的特性,认为只有导演和演员就是电影的主体,这会从根本上败坏电影的未来,学习编剧专业明显不受尊重,没有青年人愿意从事耗时长,费心血,成本高,稿酬低,地位差的职业,那么,中国编剧就会后继乏人。

在大势评奖中删除编剧,恶果恐怕不止这些,既然中国影协可以轻视编剧,贬损编剧,那么制片商和导演,业内界外都可以不把编剧当回事,这种连锁恶性反映,表现在中国电影编剧的生存状况日益严峻,片酬得不到保证,侵犯署名权屡见不鲜,在字幕上,在海报上,在各种宣传影片的小册上,媒体报导上,不提编剧的署名,积恶成习,视为正常。过去,编剧的署名在影片的第一位,现在,编剧的署名不知藏在哪个位置,甚至被排到片尾茶水与司机一堆。所有从事电影创作的人都清楚,承担从无到有的创作时,编剧首当其冲,而到了评功论赏时,彻底抛弃编剧,这种电影界内的过河拆桥,对于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是最大的伤害。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对于电影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发展电影产业的主题下,请中国影协出面解释百花奖为何不设编剧奖?我们希望有错必纠,本届必须设立编剧奖。

我们强调一下,本届百花奖不设编剧奖,无论是中国文联,广电总局的领导出席这次颁奖会,都将视为你们赞同中国影协“排除编剧的作法”,并且你们也认为发展中国电影可以没有编剧的结论。

任何奖杯都不是纯金的,迟早要生锈。我们挺身维权绝不是为了争那个百花奖杯,而是告诫那些在知识产权意识上生锈的,在尊重原创首创职业道德上生锈的,在创作评奖中歧视编剧地位而生锈的,在倾听民声尊重民主意识上生锈的心灵,认真地对待中国编剧的意见!必须归还法律给予中国编剧的地位和尊重,才能凝集和造就一大批编剧队伍,才能承担开发电影产业的重任,实现走向电影强国的目标。评奖的光明目的只有一个,奖励刺激新作品的诞生。靠明星们走一百圈红地毯,也无法开发电影新作品。请记住这个真理,没有剧本的发明就没有电影的一切发展,包括评奖!

 

 

 

                  2010年8月3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