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重回百花奖是为底线抗争
(2009-08-04 20:47:12)
标签:
娱乐 |
中国电影百花奖没有编剧出席已经很多年了,一部分编剧(包括我在内)在08年、09年向有关部门反复提出吁请,王兴东等政协委员提交相关提案,最近,中国文联终于正面回应,表示“应该”在电影百花奖中恢复编剧奖项。中国文联的答复意见明确显示,目前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尊重编剧首创与作家小说改编已提高到保护著作权的法律层面。
都说从善如流,这个回应稍微有些拖拉,但毕竟是积极的。
我认为不仅要恢复最佳编剧奖项,还应增加“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尊重原作。
我认为不仅百花奖要恢复编剧奖项,大学生电影节也应该增设编剧奖。
一些人(包括一些编剧自己)觉得中国这些电影奖项很无聊,没价值,对所谓的“最佳编剧奖”没有兴趣。因此,对于各个电影节编剧奖的缺席也漠不关心。显而易见的是,这对于编剧在影视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综合性评奖中,有导演有演员,有视觉效果,却没有编剧,这是有意无意在公众视野里抹去编剧的痕迹,你在评奖活动中被遗忘,你可以说那是虚名,我不在乎,下面,你可能在字幕署名上被遗忘,在利益分配上被遗忘,根据这些年的经验我发现,在所谓的影视圈,你自己不去捍卫和争取的东西,绝对不会属于你。
编剧应该是个孤独的行者吗?应该是个甘心情愿坐在书斋里的隐士吗?这的确是一些有着很高境界的编剧对自己的要求。前提是艺术家自己放弃名利,是自觉自愿的。可是,由别的人强迫编剧做隐士就是另一码事了。在一个名利场里,所有人都在追逐名利,为什么偏偏要求编剧去做孤独的行者?做隐士是要有经济基础的,陶渊明也有几亩薄地的,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编剧去做孤独的行者,至少先给解决个小产权的房子吧。
当编剧要求一点跟别人一样的名利的时候,有些人就做鄙夷状:你们怎么这样啊?你们不是文人吗?你们不是应该很淡泊吗?
编剧都是读过些书的人,大多崇敬那些视虚名如浮云视金钱如粪土的名士,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羞愧,觉得自己提了非分的要求。
其实,大多数写字的人是不适合在这样一个巧取豪夺的圈里混事由的。
在上周,美国国家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将28项艾美奖中的8个奖项移出颁奖典礼的直播时间,其中就包括编剧奖项。对于学院的这个决定,广大电视节目的编剧和制作人都表示了极度不满。因为电视节目是他们辛苦创作的成果,而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却连上台领奖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看,不光是中国,哪儿的编剧,遭遇都那么相似。
前两天,在中港编剧交流会上,有些编剧提出,在保护编剧权益方面,美国比较规范,应该多参照美国影视界的做法。艾美奖的做法,是不是可以视作一种新的“国际惯例”的开始呢?咱参照吗?
编剧没想骑到谁头上去,围绕百花奖的抗争,是编剧们要求被正常地对待。为底线抗争,为不被过分欺负抗争,这不光是中国编剧的处境,也是各个国家,用各种文字书写故事的作家们的共同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