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部烂片是不能对人产生多大困扰的,一部伟大的影片也不会。
那么可以肯定,《颐和园》是一部有瑕疵的好片。
三天以后,我看了。
打动人了,感染人了,甚至给人造成困扰,一连很多日都要想到这部影片,这就是《颐和园》。
叙事上有毛病,人物塑造上也有毛病,但是,影片气质好,编导的创造力和感受力从胶片里弥漫出来,但是,一些瑕疵时时在破坏这个气质,一部影片本来可以伟大,但是没伟大成,这是巨大的遗憾,这遗憾困扰着我!
是诗人,更是文学青年,《颐和园》充斥着文学青年的气质,妈的,我喜欢这种久违的气质。
当然不是说爱情,爱情这个容器太小,盛不下《颐和园》。
社会的命运,个人的命运,甚至民族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命运;梦想,自由,迷茫,嫉妒,怨恨,悲情,苦涩,失落,自恋,容忍,牺牲,玩世不恭,自我放逐,觉醒加做爱,沉沦加做爱,反思加做爱,不反思加做爱,都在爱情的旗帜下羞答答地纠缠不清地展开,崔健说:若是为了爱情,歌曲算个屁;若是为了生命,爱情算个屁。
不是呐喊,是缅怀,是祭奠逝去的年代和理想,祭奠逝去的青春,我喜欢《颐和园》,因为我的青春也在逝去,而我还来不及跟它告别,就要步入中年。
不是一点点感伤啊,《颐和园》感伤得一塌糊涂。
历史在远去的时候,不应该躺在席梦思上空发感慨,应该做点什么,不要说对得起历史,一个人能对得起自己就牛逼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