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汪海林
汪海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26
  • 关注人气:5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原与红烧牛肉面

(2007-12-27 11:50:04)
标签:

文化

 

 

马原是我喜欢的作家,作为80年代的文学青年,都知道新小说的先锋人物马原。从《冈底斯诱惑》开始,他一系列作品都很靠谱,前两天,一朋友要拍西藏题材的电影,问有没有现成的小说,我就推荐了90年代马原写的《死亡的诗意》。但是,三四年前,我在上海时,看到一本马原的文学课讲义,就买了,我很失望,甚至可以用震惊来形容。这位我喜爱的一流的小说家,在审美上,有着惊人的偏差和谬误,我简直开始怀疑那些了不起的作品是不是他本人写的。比如,他评价莎士比亚,说莎士比亚不行,理由是莎士比亚是“戏不够鬼魂凑”。小说方面,他分析得内行一些,可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真知灼见。我郁闷得甚至没有把这本书带回北京来。我看过余华的小说技巧分析,分析托斯陀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我觉得余华写得好,印象很深的是余华研究大师在处于情节高潮时,如何写人物的内心。余华分析比较后,结论是:这个时候“大师什么都不写”。并以司汤达的《红与黑》为例,分析他如何写于连杀人后的心境。我受启发很大。

可是,马原太不靠谱了!

前两天,我在万科青青的书店,再次看到一本马原的新书,叫《细读经典》,出于我对老同志惯性的尊重和喜爱,我就又买了,回家看,鼻子气歪了。什么细读经典,完全是故事大纲!他老人家把经典小说压缩成故事大纲,讲给学生听,讲到某处,就稍加评点,我靠,没有分析,没有评价,基本是眉批性质,什么“太好了”“多棒啊”之类的,比金圣叹还不靠谱!比如,我一直想看到小说家是如何看《伤心咖啡馆之歌》的结尾的,马原细读了这篇小说,谈到结尾时,他说:“作者还用了别的小说结尾的手段……”接着介绍结尾的内容,然后说:“这样,麦卡勒斯结束了这篇小说。”我倒!!!!

他看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也是把小说内容说了一遍,关于“时间”这个主题,小说里就探讨了,他根据这个主题发表了一番他对“时间”的看法。对小说的分析呢?完全没有。如果仅仅是大学讲义,我也为现在的大学生感到悲哀,文学课变成了故事会,让马原这样的小说家给他们讲小说故事简介,这些小说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看啊,如果学生看了,马原还讲这些就是马原的不是了,学生是要听分析的。如果学生连小说都没看,马原就更没必要给他们讲这些了!我再次对马原深度失望,看来,小说家的理论水平跟他的实践水平完全是两码事。

我喜欢红烧牛肉面,在各个餐厅、咖啡厅点红烧牛肉面,可是,不是肉不行,就是面不行,再就是火候不行,可是到了一家新店,拿到菜谱,看到红烧牛肉面,还是忍不住要点来尝尝,总是希望这次能好一些,但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对于马原,也是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