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1日 高原桥城:都匀--漫漫回家路(100)

标签:
2009北京都匀市高原桥城贵州旅游骑行石板街原创 |
分类: 从京骑行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 |
(共59张照片)都匀的桥真多,宽宽的剑江及其他河流,打着弯盘旋在都匀市里,让大桥小桥古桥新桥,成了连接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往来的重要纽带。桥多的城镇老梦去过一些:象苏州众多的桥让苏州有了“东方威尼斯”的美誉,乌镇、同里的石板桥成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美景,那么高原上的都匀众多的桥就显得壮观大气。如果到了夜晚,这些桥在霓虹灯的辉映下,更显得多彩多姿。老梦在都匀转了两天,感受都匀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月10日晚上,梅子全家在文峰塔附近餐厅用当地的名菜为老梦接风(叫什么什么牛肉来着?没记住,只知道特辣),她老公是从80km外的单位下班赶回来的(图为文峰塔边的廊桥里,老梦和梅子的老公及他们可爱的女儿的合影。)
老梦和梅子在文峰塔前的合影。梅子的博客图文俱美,老梦仰慕之;梅子是都匀二中的美术老师,是老梦开博以来拜见的第十位博友,这些文品俱佳的博友,能结识他们真是老梦的福气。
石板街的门楼。
石板古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长约200米,路面以11000块青石铺砌而成。
石板桥路段是明清时期通往广西方向的必经驿道,当年徐霞客在1638年来都匀游览,就是从这个路口进城的
路面的青石油光油光的,老梦以为是人工打磨的,其实是几百年间来来往往的人们用脚走出来的。
都匀城区。
剑江远望有船只,
近看是座游泳池。
灯光把江面和高楼装扮的美丽。
9月11日,白天再看看江面和高楼是什么样子。
这座小桥叫关乡桥,都匀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菜谱都刻在了剑江江边的围栏上,想必是吃的文化也做到了极致?
通往剑江中游泳池的铁索桥。
夕阳西下的廊桥,恬静、悠闲,都匀的气候环境都不错,是个能多住几天的地方。
廊桥上路遇梅子的同学正接儿子回家,他们都是学油画专业的。
梅子同学这个可爱的儿子,头上留了个中西结合的“贝克汉姆发型”,像个小男子汉。
百子桥横跨剑江中部。桥长140米,宽8米,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邑人唐文升独立修建,时都匀知府孙廷相为桥落成题“功半洛阳”匾额以赠。至民国初年贵州省长任可澄至匀,题“唐家桥”三字刻于桥头。百子取“文王百子”之意。典出《诗经》(大雅•思齐)“大妙嗣徽音,则百斯男”。据说只要孕妇到桥上走一圈,想要男孩就是男孩,想要女孩就是女孩。在抗日战争时期,百子桥七孔中的两孔曾经被日军炸毁,后来又修复了。
文峰塔原名文笔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系五层木塔。当时认为都匀东、西、北三面皆有山峰,唯独正南面缺少一峰,造成水口散漫,故在此建塔,作为水口关键,并以南应文明之象。木塔年久倾毁,仅存塔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都匀人士、甘肃按察使陶廷杰于任上致书于家,捐银一千两作建塔资金。都匀知府陈西桥、知县钟海门又集士绅募银二千两,于原塔基上修建石塔,并改名文峰塔。塔为七级密檐式,下有正方形青石塔台,塔底直径9.5米,塔高33米,是贵州唯一载入《中国古塔》图册的石塔。
文峰塔夜景。
(老梦最新骑踪:9月15日半天骑行46.5km山路,上午在团溪镇网吧传照片,下午骑行,傍晚艰难骑到遵义
9月16日遵义下了一天雨,哪儿也没去,在旅馆洗衣服,看电视,翻翻游记,纪念一下从拉萨一人独骑川藏线以来至今仍在骑行整整三个月了,那一天是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