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9月2日 屯堡:流行六百多年的时装(照片2)

标签:
杂谈2009北京安顺市贵州旅游骑行屯堡文化自行车 |
分类: 从京骑行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 |
屯堡人的服饰有讲究,未结婚的女子称为“小娘娘”,腰中白带子系的结要系在左前方或者右前方,头上梳独辫,不包头巾。这位屯堡姑娘是“屯堡文化博物馆”的导游员,很热情,她用笔给老梦写了许多屯堡人穿着的知识。
贵州安顺屯堡地区还在穿着的大袖子服饰,就是流行了六百多年的凤阳装。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派30万大军进攻西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并把军队留在云贵地区,又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戍地。在当地,军队的驻防地称为“屯”,移民的居住地称为“堡”,他们的后裔就叫做“屯堡人”。600年过去了,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屯堡已婚中年妇女称为“大娘娘”,腰中白带子的结要系在腰后面,头上要包白头巾。这是婚否的标志。
屯堡妇女穿的鞋叫做“出头绣花鞋”,这是夏装鞋。
屯堡妇女穿的绣花鞋都是手工缝制的,鞋头那个小尖尖很有特色。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婆马秀英是大脚,在那个以小脚为美的时代里,这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她的一位聪明的宫女就帮她设计了这种绣花鞋,大筒裤下露出一个带尖的绣花鞋,看上去这脚就显得小了。自此流传开来。
还有一种说法,以前男人都出去打仗去了,女人在家为防歹人欺负,就在鞋尖尖上藏着一块刀片。要是哪个坏蛋想来欺负,就给他一脚(话外音:这着厉害,看小女子绣花鞋突起,听歹人怎忍皮开肉绽)
屯堡妇女腰后系的腰带叫“丝头系腰”,长一丈二尺,象征一年十二个月;有888根丝线,象征“发发发”。以前是男方送给女方定情信物,现在则是母亲送给女儿的嫁妆。这个腰带是传男不传女,传女不传外
蓝色是“凤阳装”的主色调。这位屯堡姑娘也是“屯堡文化博物馆”的导游员。
屯堡的老年妇女被称为“老娘娘”,头上包着黑头巾。屯堡的许多老人都还能下地干活,身体可真棒!
屯堡的几个景点寨子较分散,这两位“屯堡文化博物馆”的导游员就要走好几公里到“本寨”景点上班。
云峰八寨之一的雷屯街头。
云峰八寨之一的雷屯街头。
傩戏(音:luo)分巫傩和军傩,正在表演的是军傩,是“调北征南”的明朝军队带入贵州的,开始流行于军队中,是一种练兵习武活动.后传入民间“逐渐变成带有宗教色彩的娱乐活动,并传入布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因不搭戏台,在平地演出,也称为“地戏”.因有宗教色彩,也称作“跳神”.
雷屯的姑娘.
那边就是我的家--雷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