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湖观钱塘江大桥

标签:
旅游图片历史文化教育 |
游西湖观钱塘江大桥
六和塔:六和,是佛教所谓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见和,利和。《庄子》所谓天地四方为六合。
1、民国21年(1932年),杭江铁路西兴江边至金华段已通车,继续向玉山、南昌展筑,浙西公路亦逐步发展,但因钱塘江一水之隔,铁路、公路无法贯通。
2、为此,浙江省于民国22年成立专门委员会,研讨修桥事宜。最终,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获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采纳,项目总投资510万银元,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200万银元。
3、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是杭州市内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全部结构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08月08日;
4、钱塘江大桥是杭州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代表性建筑。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大桥,是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水平的代表作,体现当时中国现代化铁路公路桥的最高建造水平。
5、钱塘江大桥北起西湖区六和塔虎跑路,南至滨江区江南大道联庄村上沙埠;全长1453米,公路桥宽9.14米,铁路桥宽4.88米。三十年代前期勘察工程,周铁岩拍摄。
6、七十年代六和塔下。2006年5月25日,钱塘江大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7。
7、清河坊的得名,与当时的太师张俊有关。建炎三年(1129),张俊在明州(今宁波)击退金兵,取得高桥大捷,晚年封为清河郡王,倍受宠遇。他在今河坊街太平巷建有清河郡王府,故这一带就被称为清河坊。
8、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繁华地段。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是南宋时期宋高宗寝宫—德寿宫遗址。
9、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
10、百年老店是清河坊人最多的地方。状元馆、荣宝斋、雅风堂、回春堂、胡庆余堂等,还有很多老字号保持着传统的风格:杭州的传统小吃、精致的雕刻、丝绸、手工制品等。
11、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
12、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清河坊是门市?
13、清河坊历史街区--杭州历史上最著名的街区,也是杭州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旧街区,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
14、清河坊街曾是杭州最繁华的商业区,古有前朝后市之称,前朝是指前有朝庭,即凤凰山南宋皇城,后市指北有市肆,即河坊街一带。它历经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前夕,这一带仍然是杭城商业繁华地段。杭州的许多百年老店都集中在这一带。
15、清河坊兴于宋盛于清,街区现存古建筑大多建于明末清初,如百年老店胡庆余堂、万隆火腿庄、羊汤饭店等大多建于此时,虽说岁月无情,但现风韵尤存。
16、现存建筑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重建于2002年;是“西湖十景”之一、中国九大名塔之一,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17、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
18、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当下西湖阳春三月。
19、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fng)泥构筑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
20、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苏堤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有诗为证: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苏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六座桥,
21、西湖十景,为西湖风景名胜区周围的十处建于南宋至清的特色景区,包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22、柳浪闻莺公园,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西子浓妆淡抹的观景佳地,临水眺望,视野开阔,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23、柳浪闻莺
明 万达甫
柳阴深霭玉壶清,
碧浪摇空舞袖轻。
林外莺声啼不尽,
画船何处又吹笙。
24、荃挠号(也叫龙船)
、宝石舫。荃桡”二字寓意深远,“荃”字据古书记载为一种香草名,古时亦用以比喻君主,代表着国君的尊贵;“桡”字有船桨、小船之意,象征着航行与探索。这个名字不仅体现了皇家御舟的尊贵身份,也寓意着航行的自由与探索的精神。
25、风清月白偏宜夜。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采桑子》。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睛好。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郑烨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26、湖心亭柱子上有几副对联:“亭立湖心四面湖光供啸咏,湖增亭色三层亭影仰巍峨”“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
27、湖心亭柱子上有几副对联:“亭立湖心四面湖光供啸咏,湖增亭色三层亭影仰巍峨”、“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
28、湖心亭亭前有乾隆皇帝手书“虫二”石碑,正好是繁体“风月”去掉周边笔画后所剩的字,寓意此处风月无边之意。
29、远处保俶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传统古建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修保俶塔外观保留至今。断桥残雪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为西湖之标志。
30、“西湖新十景”中的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31、西湖区位于杭州市西部。东以莫干山路、环城西路、西湖、万松岭、将台山、玉皇山、大慈山、白塔山与拱墅区、上城区为界...
32、城隍阁,主顶顶端为葫芦状宝瓶造型;四个副顶顶端设凤凰造型,整座楼阁仿佛一群展翅翱翔的凤凰,又如仙山琼阁倚天耸立,令人神往。城隍阁二层东楹柱悬明代徐渭名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33、雷峰塔又名皇妃塔,又称西关砖塔。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
34、荡舟西湖。
35、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
36、花港观鱼,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37、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岛,西湖群山以西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2007年,西湖所在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8、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39、七十年代游西湖,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
40、七十年代游杭州灵隐寺,又名云林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认为飞来峰是“仙灵所隐”之地,遂面山建寺,并赐名灵隐寺。大雄宝殿正中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高24.8米。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中国最高大的香樟木坐式佛像之一。
(资料摘至百度)
前一篇:南浔名镇名人名媛周鸣天
后一篇:江南水乡看溧芜高速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