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仙山避暑万年寺
周鸣天
万年寺里拜普贤,
半个世纪一瞬间,
星移斗转沧桑事,
菩萨神象法无边。
1973年第一次登峨眉山,黑白胶卷拍照,非常珍惜胶卷,不像如今数码相机,肆意滥拍,就可留下许多回忆;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瞬间已近半个世纪。从还保存的几张照片中,难得还是留下一些依稀记忆:那时没有一切登山的交通工具——缆车、观光车、滑杆等,全是徒步登山!有同仁从金顶下来,一只腿抽筋,完全不能伸直!所幸,遇成都地院一帮学生,大家拼力将其抬了下来,否则,魂归峨嵋兮。
在圣寿万年寺无梁砖殿内,普贤菩萨六牙白象的铜像前;用脚架与天津张老师无锡袁老师拍的合影,已成永不会重复的过去式,他们已各自回自己的家乡去了······
2022年之夏是百年不遇的酷暑高温,人们纷纷外出寻找避暑胜地,彭州白鹿镇回来几天旅行社又推荐峨眉山,8月18日一早乘车前往,农家乐在万年寺停车场的右上之字盘山公路约20分钟路程,很是不便,跟团嘛食宿条件很差,吃了午饭睡午觉,晚上6点吃过晚饭,下到前些年修建的万年寺停车场,经了解情况,决定明天一早去近半个世纪久违的万年寺拜谒,游览路线方式有两种:一、是从万年寺停车场坐缆车上到万年寺。二、是从农家乐出来下到“登山亭”,然后沿古朴苍幽的石板山道徒步游览前行!这才是一种游乐情趣嘛!虽不及半个世纪前的原生态,好歹还沾点边·····
万年寺,四川峨眉山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名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贤寺;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钧御题“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
唐僖宗时(公元887—888年),慧通禅师来山驻锡,以山形象火,寺院屡建屡毁,改“三云二水”压抑火星,将普贤寺改为白水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沿称;万年寺为峨嵋山八大寺庙之一,全国重点寺院之一,有无梁砖殿、巍峨宝殿、白水池等景点。
无梁砖殿内有一尊普贤铜像。相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四川地方官员多次向皇帝上奏说普贤菩萨在峨嵋山现相。笃信佛教的皇帝便下诏指派工部官员前往成都,专门督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铜像。该铜像分段铸好,南运三百余里,铆接而成,供奉在无梁砖殿。
像通高7.4米。素色白象高3.33米,大耳长牙,象鼻垂地,象背佩鞍,彩带辔头。象身宽2.3米,四腿直立,脚踩莲花。象背安贴金莲花宝座,高1.42米,直径2.6米,由四层莲瓣组成,下小上大,是典型的唐宋时期造型。莲座上为贴金普贤菩萨像,高2.65米,双膝盘坐,头戴双层金冠,金冠直径1.08米,四周铸小佛像。普贤像身披袈裟,袒胸,胸前佩有华丽的璎珞(璎珞,又称华鬘。汉族服饰。是一种挂于项颈,垂于胸前的饰品,用多种小巧的花朵穿串而成),右手执如意,左手置于膝前,手心向上,两眼半闭,嘴角微微内收,神态安详,庄严自在,比例匀称,做工精细。据估计,这尊铜铸白象莲座普贤菩萨像,重约六十二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