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老东安市场周鸣天

标签:
图片历史文化教育 |
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一、 周鸣天
余六十年代初正在京华,适逢时政提倡修生养息,这也是己丑鼎革以来最为宽松的日子,也算得上中国短暂的“文艺复兴时期”吧,故而也成为“有闲阶级”。周日也有睱常顾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二楼的旧书店就是必去之一,有网友:王学坚先生
(http://xsc.wfu.edu.cn/s/16/t/913/03/d0/info132048.htm#uyan_frame)博客发帖“东安市场忆旧”,还有网友发帖“北京王府井的东安市场,是引无数读书人回忆的地方”,其文所言极是,来东安市场看书、淘书其乐无穷,不忍释手也。现今还存有巴人1957年2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的“文学论稿”,底页有商家印章一枚——“京旧书东字 定价”,(应是作者被批判删改前的版本)、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62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中国文学史”,等等,不一列举。
其二楼的峨嵋酒家担担面的店幡醒目,也曾留有余的踪迹,解决中午腹饥。此外出门往北一点,东华门大街43号的“馄饨侯”,一碗一角一分钱、碗里店家还放了不少虾皮,不负名小吃,那年月真的很享用哦。东单口由白石老人题写店招的“一康食堂”,其白石老人的童体字店招,格外让人瞩目,这些饭店都都曾光顾。
受故纸堆熏陶,余曾专门就读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63级,以修中文。那时其他省市尚无电视台。语言学家叶圣陶老先生主持北广电中文系,亲拟讲义(16开简报形式),恭亲教案;记得有一篇为汉语言的准确用词,指特定事物用词的重要性,举例大概是关于古罗马与罗马、古埃及与埃及在特定指向上是不容用错的,“古罗马”一词是指强大的古代的罗马帝国,而“罗马”一词是现今意大利的一个城市,用错词就会错意了,古埃及已非今埃及,西红柿是外来品种,其起源是南美洲······,聆听先生们教诲,莘莘学子受益匪浅。时至今日未能忘怀。
前些年为“四川近现代文化人物”写有《教育实干家高泳修》、在巴蜀史志有:高显鉴与抗战时期的《现代读物》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4/0310/6439807.sht、在成都美术报:有《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m,在中国书画报
副刊
在几年余曾受“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之邀,为其写了三段格言警句,以后又有诸家单位来函以转载。在“彭祖山对联征集大赛”中获一等奖,在“静静的遂宁博客大赛”中获一等奖。余认为之有今日之余热,全赖当年北广大老师的教诲,在此谢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