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2015-08-29 23:14:24)
标签:

文化

历史

教育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

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

         周鸣天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成都人民公园艺苑亭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徐悲鸿画采芹像   摄影周澈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成都美术

【第六期(试刊)总第六期  1995年6月25日】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

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

         周鸣天

 

    在我国历史上.几乎全国的文化艺术名流经过颠沛流离、长途跋涉,于一较长时间空前荟萃于一地区,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莫过于抗日战争中的四川了,由于艺术家们生活在同一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尚、艺术思潮等必然对艺术家们有所影响,必然反映在作品之中。环境、地域、师承是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清范玑说:或因地变、或为人移,当然还有个人因素。那么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的因素,当时全国的艺术精英都大都空前的流动、集中到一个大地域、同属一个共同的大环境”——抗战时期;形成了有各流派、各师承的相互影响、借鉴的最佳时期!那么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绘画总的艺术特征——“时代风格是什么呢?!而一部绘画史也是一部画家们风格演变和发展的历史!那画家个人在这段历史时期的个人风格是怎样演变、发展和形成的呢?对画家以后风格的形成又有甚么深远的影响呢?笔者认为这些都是今天我们应该认认真真研究的。

 

    文学家认定:生活是创造的源泉,画家在师造化的同时也强调源于生活。在抗战时期,东西南北的大跋涉途中,画家们所见所闻、生活感受无疑也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蒋兆和先生在抗战期间创作了巨幅流民图;张大千先生到敦煌莫高窟临摹六朝、隋唐、五代的壁画、泥质彩塑的真迹,以致画风丕变,陈寅恪先生认为是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开辟一新境界;李可染先生抗战时期居重庆金刚坡,隔壁就是牛舍,画家天天相见,对牛的精神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于是创作了大量牧童与牛的作品,并为此将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师牛堂;伍霖先生在评价傅抱石先生时曾写到:1939年——1946年八年之久抱石先生在重庆歌乐山的金刚坡居处取名抱石斋,这正是抱石先生35岁至43岁,是他艺术发展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四川雄伟山川孕育了抱石先生这支生花之笔。等等。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笔者在成都人民公园艺苑亭      摄影周澈

    抗战时期不仅生活多样、感慨良多,而在绘画艺术上却是学习、观摩、借鉴的最佳机遇。谢稚柳先生曾说:到生活中去这是一面,另一面在于借鉴,到传统的艺术流派中去、分析、揣摩和理解它的一切导致艺术形象的规律,借以提高艺术认识,这样来领导手在现实的艺术创作上的翻腾幻化、出现一个飞跃。作为书画艺术发展提高,最有效的莫过于直接的交流挥笔、观摩画展。当时中国画坛各个流派、各种风格的大师们都几乎客居或途径四川,如: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黄君壁、赵少昂、张采芹、张书旂、谢稚柳、傅抱石、潘天寿、关山月、李可染、黎雄才、董寿平、赵望云、丰子恺、刘开渠、姚石倩、陈树人、谢无量、岑学恭、陈子庄·····等等。真是千载难逢的借鉴、学习各流、风格的大好机遇!由于当时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飞扬,大都书画家们为生活计只得鬻画卖字为生,以致画展一个接一个,打破了清末以来中国画的沉闷状态!为此我国把从个体、画店经营字画到公开举办画展,这种新的艺术交流展销形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峰,把中国现代绘画的创作推向一个鼎盛时期、为以后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著名画家岑学恭题写艺苑亭匾额

    这个时期对大家相互影响、学习、借鉴、提高,以及以后各人风格的形成无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包立民先生曾写道:张大千是个十分好客的人,他的家里经常高朋满座,他喜欢边作画边接待客人。徐悲鸿也曾是他家里的一位客人,他们一起读画谈诗、一起用膳、一起摆龙门阵。徐悲鸿与张采芹过从甚密而画张采芹全身素描像。书画家们合作作画、补白更是举不胜举。大交流作为知识的沉淀、积累、孕育创新的裂变的胚因更是至关重要。陈宇康先生在谈到陈子庄时认为:抗战前齐白石、黄宾虹先后来川,子庄得以相识,艺术见地得以大开拓。这为子庄先生以后画风丕变奠定了基础。张采芹与徐悲鸿之切磋而创造出用排笔画竹杆之技法。

   凡此种种,以致中国近现代绝大多数书画大师们都曾因吸取了天府之国之灵气!而愈加鹊起!而当代四川本地的书画家也因吮取了当年各流派大师们的之精华而得以发扬光大,五十年后形成了巴蜀画派

     因此,对这段特定历史环境条件下,对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研究、对受这段历史的影响,在以后个人风格的演变、发展和形成的研究:对这段特殊历史的时代风格的研究很有必要!而且有必要成立中国抗战时期书画研究会,有组织、有系统地搞好这项工作。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如今,当年在画坛上知名的大师、知情人士今且尚有健在,这对反映这段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成就是诸多裨益的。对中国书画因中国抗战时期的大交流导致时代风格丕变的研究,还为海峡两岸人民及乔居在海外的的华人,重温这段难忘的回忆提供一片沃土。更是对沟通当世华人的共同语言提供文化交流的基础。如:1983年居香港的岭南画派掌门人赵少昂先生致张采芹先生来函中所道:“四十年之别,回想蜀中相叙,至今犹萦回脑际间,兄之艺术超人,博学多通,退休之年仍画,多职艺海之尖也,蜀山水碧蜀山青、一俟得闲定将重游·····”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赵少昂先生至张采芹信

后记:“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
    一文是我二十多年前为“成都美术”报写的,重温旧题,我想我们是否还应做得更好些。

附1:“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附2: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文章邓代昆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特殊阶段初探”周鸣天
文章:周鸣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