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刘良华)

(2010-11-02 13:28:06)
标签:

杂谈

分类: 科研资料

http://blog.cersp.com/index/1002266.jspx?articleId=997099

 

教育硕士参考教材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

 

刘良华 编著

  

 

目 

 

 

前 言

专题1  怎样“选题”

第一节  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一、阅读期刊与专著

二、向他人请教

三、留意有争议的问题

第二节  由自己的“实践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一、自下而上的“提出问题”

二、想方设法地“设计课题”

三、自上而下地“输入学理”

第三节  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选择相应的研究类型

一、实证研究/描述研究

二、理论研究/批判研究

三、应用研究/变革研究

拓展阅读材料1: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暂行规定

拓展阅读材料2:某师范大学2006届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

拓展阅读材料3: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指南

专题2  怎样做“文献研究”?

第一节  怎样做“文献检索”

一、利用“搜索引擎”

二、利用“网上图书馆”

三、手工检索

第二节  日常阅读

一、日常阅读对“选题”的影响

二、日常阅读对“研究者”的影响

二、从“随便翻翻”到“博览群书”

第三节  “基本文献”的阅读

一、“基本文献”的要素:从研究方向返回专业和领域

二、“基本文献”的数量:“一本”到“多本”

三、文献阅读的意义与限度

拓展阅读材料1:余秋雨的“阅读建议”

拓展阅读材料2:培根“论读书”

拓展阅读材料3:鲁迅论“读书的艺术”

专题3  怎样写“开题报告”

第一节  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我要研究什么问题

一、实证研究/描述研究的“基本主题”

二、理论研究/批判研究的“基本立场”或“命题”

三、应用研究/变革研究的“实验假设”或“行动方案”

第二节  提交“文献综述”:别人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

一、确认本课题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献”

二、确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和“重要进展”

三、确认本课题研究的“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三节  呈现自己的“研究方案”:我如何接着研究

一、提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结构”

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三、提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拓展阅读材料1:《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拓展阅读材料2: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拓展阅读材料3:论文的“命题”和“注释”

专题4  怎样做“历史研究”

第一节  历史研究的著名个案

一、西方学者所做的历史研究的著名个案

二、中国学者所做的历史研究的著名个案

第二节  教育历史研究的著名个案

一、西方学者所做的教育历史研究的著名个案

二、中国学者所做的教育历史研究的著名个案

第三节  教育历史研究的操作策略

一、义理:让历史显露“意义”和“道理”

二、考据:“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三、辞章:“文采飞动”

拓展阅读材料1:西方课程探究范式探析

拓展阅读材料2: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

拓展阅读材料3:“身体教育学”的沦陷与复兴

专题5  怎样做“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著名个案

一、西方学者所做的调查研究的著名个案

二、中国学者所做的调查研究的著名个案

第二节  教育调查研究的著名个案

一、西方学者所做的教育调查研究的著名个案

二、中国学者所做的教育调查研究的著名个案

第三节  教育调查研究的操作策略

一、收集资料:访谈、观察与问卷

二、分析资料:“编码”并确认“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

三、形成“扎根理论”:将“本土概念”还原为“本土故事”

拓展阅读材料1: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拓展阅读材料2:从自卑到自尊——一个学业优秀学生的发展分析

拓展阅读材料3: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

专题6  怎样做“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研究的著名个案

一、西方学者所做的实验研究的著名个案

二、中国学者所做的实验研究的著名个案

第二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著名个案

一、西方学者所做的教育实验研究的著名个案

二、中国学者所做的教育实验研究的著名个案

第三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操作策略

一、“真实验”的关键要素:假设、控制与验证

二、“准实验”的策略

三、走向“教育行动研究”

拓展阅读材料1:“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报告

拓展阅读材料2:解代数应用题的认知模式

拓展阅读材料3:因果报应观念对亲社会行为的促进

专题7  怎样做“理论研究”

第一节  理论研究的著名个案

一、西方学者所做的理论研究的著名个案

二、中国学者所做的理论研究的著名个案

第二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著名个案

一、西方学者所做的教育理论研究的著名个案

二、中国学者所做的教育理论研究的著名个案

第三节  教育理论研究的操作策略

一、类比研究

二、比较研究

三、批判研究

拓展阅读材料1: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拓展阅读材料2:对我国道德教育虚伪性的批判

拓展阅读材料3:苏格拉底与孔子言说方式的比较

致谢

 

 

 

前 

 

 

2004年,我开始承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的《教育研究方法》的教学。最初参考的教材是袁振国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后来参考的教材是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我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提纲,并整理成《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书稿。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寻找相关的研究案例和教学资源,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本书的一些基本追求。

 

一、直接为学生提供“选题与开题”的指导

从教育硕士最关心的问题出发,直接为学生提供“选题与开题”的指导。比如,怎样“选题”?怎样做“文献综述”?怎样写“开题报告”?怎样做“脚注”和“参考文献”?

关注操作的细节,比如怎样做“文献检索”,尤其是怎样做“关键词检索”和“追踪检索”?怎样写“文献综述”?

鼓励教育硕士和中小学教师“读书”,并从研究方向、研究专业和研究领域不同层次为教师提供“推荐书目”和发表读书笔记的“教师博客”。

强调教育硕士论文的选题最好是“日常而真实的问题”,并使日常而真实的实践问题与有争议的理论问题连接起来。

 

二、重视“研究案例”与“案例教学”

在谈论某个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法之前,先询问自己:本领域有哪些著名的人?这些著名的人提交了哪些重要的作品?这些重要的作品里面隐含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方法?

在寻找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个案时,我们坚持从教育研究的外围进入教育研究的内部:(1)先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寻找三个著名个案;(2)然后再从教育领域内部寻找三个著名个案;(3)接下来解释该研究方法的操作策略;(4)最后,再以“拓展阅读材料”的形式提供三个可以直接模仿和借鉴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式的三个著名个案。

在寻找相关的研究案例时,我们没有囊括所有的著名的研究案例的野心,但我们尽可能提出在我们看来比较“重要”的三个案例以及相关的文献。

比如,在谈论怎样做“调查研究”时,我们的基本思路是:(1)先从西方学者所做的调查研究报告中选择三个著名的个案:迪尔凯姆著的《自杀论》、本尼迪克特著的《菊与刀》、托克维尔著的《论美国的民主》;再从中国学者所做的调查研究领域推荐三个著名个案:费孝通著的《江村经济》、曹锦清著的《黄河边上的中国》、秦晖著的《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2)先从西方学者所做的教育调查研究报告中推荐三个著名的个案:科尔曼提交的《教育机会均等》、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提交的《国家处在危急之中》、沃尔科特著的《校长办公室里的那个人》;再从中国学者所做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推荐三个比较著名的个案:陈向明主编的《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刘云杉著的《学校生活社会学》、徐碧美著的《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3)解释“调查研究”的基本策略:收集资料:访谈、观察与问卷;分析资料:“编码”并确认“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形成“扎根理论”:将“本土概念”还原为“本土故事”。(4)在拓展阅读材料中推荐三份论文或研究报告:“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从自卑到自尊——一个学业优秀学生的发展分析”;“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

 

三、重视从教育研究的外围寻找著名个案

在推荐这些“著名个案”时,我们一直面临读者的质疑:为什么推荐那么多教育研究之外的著名个案?

我们的思路是:教育研究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只是在研究对象和主题上有一些差别,而在研究方法上是相互串通的,区别不大。教育研究的外围是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它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不能局限于教育研究的内部苦苦追寻“著名个案”。

教育研究(或“教育学研究”)与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究竟有多大差别?在维护教育研究方法的独立性的同时,我们难道不应该谦虚一些,诚恳地欣赏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的著名个案?我们把这些疑问转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回答。

 

四、重视著名个案中的“具体的人”

在推荐著名个案时为什么要同时介绍那些著名个案的“名人传记”?

我们希望改变以往的“目中无人”案例介绍现象。“具体的个人”是重要的,读者除了需要从那些著名个案中领会方法之外,还需要从那些提交研究报告的具体个人的生活史和他的学术道路中领会相关的“研究精神”。如果说具体的案例隐含的是“研究方法”,那么,具体的个人的传记式的介绍,它隐含了可贵的“研究精神”。对准备从事学术研究的年轻学者来说,“研究精神”比“研究方法”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五、面对相同的案例,鼓励不同的理解

推荐大量的“著名个案”及其“名人”对教育硕士研究生来说是否期望太高?

我们无法期望所有的教育硕士研究生都愿意接受和领会我们推荐的所有的著名个案,那不现实。我们只希望某个具体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对某个具体的个案发生兴趣。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学术兴趣都不同,个人只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个案和相关的方法去做相关的思考和研究。

但是,我们也并不认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就只能接受一些更简单的更浅显的研究方法的讲解,而不应该接受高级的、复杂的研究方法的训练。

我们相信:无论教育学本科生,还是教育硕士或者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他们在接受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训练时,他们只存在“理解程度”的差别,但并不存在“学科内容”上的差别。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不存在类似“初等数学”那样的“初等教育研究方法”,也不存在类似“高等数学”那样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