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毕业论文 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
(2009-04-06 13:39:15)
标签:
《三国演义》连环计蒋干庞统东吴 |
分类: 文化教育篇 |
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上)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可谓是英雄辈出,而且十分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一些杰出人物甚至是中外闻名,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是其他历史段落无法比拟的,六十年间如此群星闪耀,构成了三国人物的特殊品貌和持久的魅力。在《三国演义》众多的谋士中间,除了智绝千古的诸葛亮外,庞统可谓独具特色的一位。庞统在作品中存在时间不长,出场次数并不多且英年早逝,生卒短暂。在《三国演义》中然而却以其曲折的生平、独特的个性、奇绝的才智、悲剧性的人生而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意味。作为《三国演义》中“智绝”诸葛亮最主要的陪衬人物的庞统,虽然也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却无用武之地,反而过早地陨落了。纵观庞统的一生,他的悲剧更多的源自他的性格,庞统为人过于清高孤傲、敏感自尊,这种性格导致他人际关系的某些失误,更导致了悲剧性的死亡。在那样一个乱世中,这种性格有这样的悲惨结局其实也是必然的。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论述庞统的人物形象特点,浅析他悲剧命运的原由。
【关 键 词】 《三国演义》 庞统 陪衬 性格
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批批精彩绝伦的文学著作,在这众多精彩的著作中《三国演义》可谓脍炙人口。它以其宏大磅礴的历史布局,纷繁复杂的人物角色,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这本令人百读不厌的名著中,它塑造了一大批成功的知识分子形象,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作者最倾心也是竭尽全力塑造的理想人物当数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有神鬼莫测的谋略智慧,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无人能与之匹敌。在书中,作者为了使这个人物更完美,不惜笔墨塑造了一系列陪衬人物。在这诸多的陪衬人物中,作者着墨最多的当数庞统,虽然庞统这个人物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但他也有其独特的意味和性格。庞统善能知人,议论英发,多出奇计,言必有中,实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叹惋。他短短的一生没有什么大的波折,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措。庞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性格的形成紧紧地与当时的背景、环境连住一起。
一 奇绝的才智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德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
庞统被作者安排在小说第三十五回和诸葛亮同时出场,但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是司马徽向刘备举荐经伦济世之材时提到的。那时的刘备落魄不堪,求贤若渴。司马徽出于对刘备的关爱,郑重地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说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其中凤雏即庞统。庞统的智谋应该是比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连诸葛亮自己都说:“庞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所学,胜亮十倍。”在名士的口碑中,庞统是学识渊博而未展骥足的奇才。在实践中,庞统谋略枢机如何呢?在现实中,庞统不愧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贤士。诸葛亮正式露面是三十七回,随刘备立了许多战功,而庞统自三十五回之后则一直未露面,直到第四十七回赤壁之战时才出现。当然他的出场远没有孔明来得风光,因为刘备在得龙之后并未去访凤,这使庞统失去了最初的机遇,暂时寓居江东。庞统出场的黯淡并不影响其才智。鲁肃将庞统推荐给孙权时说:“往日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此非虚言。在庞统寓居东吴期间,虽未正式拜授任何职衔,但在事实上已充任着东吴谋士之职。《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记”就描写了庞统受周瑜之邀,以过人的智慧机敏向曹操巧授连环记,使操自锁战船的精彩场面。其间,庞统的谋略枢机得到出神入化的表现,达到令人惊叹的境地。面对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压境之势,周瑜使鲁肃问策于庞统,庞统的回答则正与亮、瑜一致,认为:“欲破曹兵,须用火攻。”进而又献出连环计:“除非献连环计,教他钉做一处,然后功可成也。”赤壁之战是作者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战例,小说中的重要角色几乎都在这场战争中露了面,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战争氛围里斗智斗勇。在这诸多的人物中,庞统只有寥寥几笔,却又是点睛之笔。赤壁之战,孙刘取胜的关键是诸葛亮定下的火攻战术,而火攻成功的关键除了诸葛亮借东风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即连环计。因为如果曹操的船不是“大船小船皆搭配,或一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那么就会出现“一船着火,余船四散”的局面,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就怎么也不可能全军覆没,如此可见连环计的重要,这也说明庞统的才智是不下于诸葛亮的。作者为了进一步展现庞统的才华,还安排让庞统亲自去曹营完成这条计谋的实施,要想让曹操场上当,江东除了凤雏大慨也别无第二人选了。要完成这个计谋,首先必须瞒过蒋干,并将蒋干作为引见曹操的人。蒋干被周瑜软禁后,情绪十分低落,而此刻的庞统则以隐居者身份与蒋干谈心,鼓动如簧巧舌,极其自然地流露出对周瑜的“自持才高,不能容物”的不满,投合了蒋干的心思,巧妙地哄得蒋干连夜下山,将庞统引见给曹操。其次,庞统还必须瞒过曹操。庞统在见到曹操后,并没有立即献上连环计,而是沉着地要求参观曹营,一边盛赞曹操用兵得法,一边投其所好,指江南而言日:“周郎,周郎,克期必亡。”这一番表演使曹操大喜过望,使踌躅满志的曹操得意忘形,完全失去了戒备,进而获得了与操同桌共饮,畅谈兵机的殊遇。此时,庞统便以自己渊博的学识,与操“高谈雄辩,应答如流”,使操“深为敬服,殷勤相待”。再引入正题,以关切的语气、投石探路船问道:“敢问军中有良医否?”当操答:“水军多疾,须用良医治之”时,统便指出水军呕吐的原因:“大江之中,潮涨潮落,凡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簸,便生疾病。”而此问题正是操所忧虑之事。如何不求良策?于是庞统乘机便授其计,使操“以大船小船各皆搭配,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铺上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它风浪上下,复何惧哉?”庞统不露痕迹地献出了连环计,帮助孙刘破了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对于这一功绩,《三国演义》中就有赞词:“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 庞统能智胜生性多疑、诡计多端的曹操,可见其智绝才奇和出神入化的应变能力。作者在这里,不惜浓墨重彩将庞统的才华功绩渲染得淋漓尽致。
若说在赤壁之战中,庞统智献火攻之策,巧授连环之记显示出庞统高超的决策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的话,那么“耒阳县庞统理事”则表现了庞统非凡的理事才能。庞统满怀匡世之志、济民之才欲意安邦济世却遭冷遇,最后只得抱屈来到山僻小县任县令。终日以酒取乐,不理政事。刘备得知便派张飞、孙乾前往巡察。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张飞见之,责其尽废县事。统不加申辨,“随即唤公吏,将百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析,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日所积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量此小县,何足介意。”在此作者以叹赏的笔调表现了庞统明察善断的洞察决断之才、干炼果决的理事之才和快捷神速的办事效率。目睹此情此景张飞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惊叹道:“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可见庞统不仅是位面对险境强敌能随机应变、智胜强手的奇才,而且是一位明察善断的理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