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酿酒史料
(2025-01-23 23:40:08)| 分类: 文史文章 |
开阳酿酒史料
送赵逊敏东归
宋昂
琴鹤先生乐自然,故山归去白云边。
门前柳忆陶元亮,洞口人迎葛稚川。
行色苍茫林影外,离情萧索酒杯前。
欲知别后相思意,疏柳寒梅锁暮烟。
汉族山歌:
一更一点月黑头,不见哥来添灯油。见哥不把油添起,手杆弯弯做枕头。二更二点月出山,见哥不来把门关。见哥不来门关起,坐在床前把气叹。三更三点月照房,对门狗咬疑是郎。心想来帮郎撵狗,又怕惊动二爹娘。四更四点月照墙,摸个杯杯撇酒粮。半夜不劝郎吃酒,酒后贪花误了郎。五更五点天快明,喊哥起来送出门。心想送郎三五里,鞋尖脚小路难行。
双流苗族婚俗:“吃瓶子酒”:苗族叫“唱发文”即“拿话”。如女方家父母、姑娘都同意这门亲事以后,男家即备酒一瓶请媒人送至女家,女家聚集全家共饮姑娘的“瓶子酒”。
1940年版民国开阳县县志:何梦熊:督师然之,公复置酒赋诗以饯,某感泣而去,军中服其量。
乾隆《开州志》:温泉:在洋水温泉乡,及白马洞热水,热度可以温酒。民国十五年烟酒税:烟酒两项各有公卖费,与营业牌照之分,公卖费则仍照旧额摊派数收解,牌照税则招商标包。至二十七年七月停止摊征,照章均改由商人照额投标承包。计自是年七月至次年六月,共收入酒公卖费一千三百二十六元,烟酒营业牌照税七百五十三元五角。
玉蜀黍:俗名包谷,其种有五。曰箐包,产高山,平坝不宜,故以五区(双流)一带为多;以颜色分,有红、白、黄、赤、紫、黑六色,白者质黏味甘,又名糯包谷。以上各种全县均产,惟以三区之宅吉,五区之用沙坝为最多,农民大多以代米,充日食,为次于米之主要食粮。此外用以酿酒及饲养牲畜者亦不在少。全年产量,据县府民二十七年统计,为一十万零八百石。
酿酒:本地酿酒以玉蜀黍为主,用膏粮及米者较少,名曰烧酒。现以例行禁烟,全县酒作坊突飞猛进,大小共计约在三百家以上,但多属农家副业,独立经营者较少。盖以酿酒既可自给或出售,又可利用酒糟以喂猪,故较大之酒作坊常有养猪至数十只者,一举两得,自属经济。各地比较,以三区之马场为多,该地有酒作坊二十余家,以涌丰源为较大,酒亦较佳,因用锡锅之故。现每旬可产酒二百斤,连同各家月产约二千斤,除供本县外,尚有余销瓮安、遵义等地。又二区羊场产酒亦有名,不亚于马场。历来各地居民,每有以刺梨晒干和同粮食酿造者,名刺梨酒,呈金黄色,色味均佳,如能增加产量,不难成为特产,销行出境,亦开财源之一道也。此外,有以糯米酿造之甜酒,多作家庭食品,少出售者。
开阳酒每年销省垣及黔西、修文、清镇一带,年可二万元。
苗语饮酒曰喝爵(读平声),爵者酒之谓。其酒以膏梁制者,制法若醪,不更蒸溜。酒成摘芦苇长尺许,插瓮口,而数人环吸之。芦状若箸,中空,故能吸也。恒以款客,客家谓之吃咂酒。
蒋林氏:县城人,光绪二十九年,寿满期颐,州牧陈介白特赐筵宴,称为百岁酒。
造酒业则有杜康会。
饮酒桥:双流镇南头溪上有桥焉,一石跨之,石长丈余,初无名。光绪中,钟昌祚夜步桥畔,遇里人数辈醵金饮其上。邀入座,强之酒。昌祚故不善饮,乃赋诗曰:不期而遇两三人,互为提壶作主宾。饮酒桥边闻犬吠,团圞明月是前身。其诗文遗集不载,今父老犹能举其词。每叹驹光易迈,聚散不常,因共呼该桥曰饮酒桥云。
1993年县版开阳县志:
酿酒
1952年3月,贵州省专卖公司投资在县城西门桥边开办开阳国营酒厂,建灶3个(每个煮粮800斤),是年9月投产。次年在羊场龙岗庄建2个灶作为分厂, 1954年冬移交县办,改称地方国营开阳县酒厂,从事包谷酒生产。时有固定资产原值6300元,职工34人,年产白酒150吨。1956至1957年,县酒厂先后在马场、花梨、羊场和厂部新建和扩建5个灶,生产能力扩大到500吨。60年代初,各区供销社开办附属酒厂7个,县食品公司利用生猪饲料作原料亦办酿酒车间。1983年,县化工厂转产白酒生产,更名为开阳县南新酒厂,年产白酒100吨。1985年,两户国营酒厂分别开发紫江大曲、紫江窖酒、灵芝酒和清泉大曲、杨梅酒等产品。到1987年底,两户国营酒厂共有职工76人。主要生产设备有酿酒设施3套,包装机械1套,1.5吨和2吨火管锅炉各1台及输变电设施、物检装置等。生产能力为年产白酒400吨。后因酿酒原料、燃料及包装物等价格逐年上升,国营和商业酒厂生产困难。7个区供销社酒厂关闭6个,2户国营酒厂于1987年后相继转产。其间,个体酿酒工业开始兴办。到1990年底,全县共有个体酿酒企业50户,从业人员56人,自有资金14.78万元,年产白酒733吨。
1943年,成立开阳酒业公会。
酒类除有小作坊酿制包谷酒供应市场外,在境内还有开阳竹叶青、龙岗土茅酒、花梨珠兰酒,产量不多。
1984年县酒厂在新建曲酒和窖酒设施,开发“紫江窖酒”、“紫江大曲”。
2016年版开阳县志:
酿酒:1983年,县化工厂更名开阳县南新酒厂,转产白酒,年产白酒100吨。至此,县境有国营和集体酒厂10家,主要产品为45o苞谷白酒。1985年,县两家国营酒厂2生产能力400吨。主要产品:紫江大曲、紫江窖酒、灵芝酒、清泉大曲、杨梅酒等。后因原料、燃料及包装物价格上升,7家供销社酒厂关闭,2家国营酒厂相继转产。1978年后,县内各地个体酿酒业逐渐兴起。至2007年,全县个体酿酒企业达到50余家,年酿酒1万吨以上,其中:规模较大、质量较好的个体酒厂有双流、花梨、马场、城关镇三台山、鱼上、羊场龙安庄等个体酒厂。其间,双流白安营酒厂试产过“甜啤”等产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