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水东文化中心
水东文化中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04
  • 关注人气: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端棻与贵阳何氏家族

(2022-11-21 23:22:16)
标签:

人文/历史

李端棻与贵阳何氏家族

(2022年李梁交往与近代中国和贵州学术研讨会发言提纲)

何先龙

 

贵阳先贤李端棻,出自湖南清泉县(今衡南县),其祖父大约清代乾隆时迁居贵阳。因幼年丧父由母亲何氏抚养成人,其母何氏出自明初定远入黔后三起三落的贵阳何氏家族。因此,贵阳何氏家族对其成长、为学等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作为清末翰林的其舅父何亮清对其早年学习影响极大,故李端棻晚年说:吾一生为学之道,得之吾舅;其诗作则由表弟何麟书搜集汇编成册并保存至今,成为研究其生平、思想、文学诸方面的重要第一手材料。

一、贵阳何氏家族的来源及三起三落

(一)贵阳何氏家族来源

1、贵阳何氏家族由两支何氏合族组成

一支何氏明初入黔,原籍南直隶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何济川正统初征滇入黔,先居格都堡(今修文县六屯镇)另一支何氏明末清初入黔,出自安徽庐江,明代游宦四川长寿(今属重庆市),何梦熊为避战乱迁居贵阳后迁开阳冯三司毛。民国《开阳县志稿》多采录贵阳何氏等望族族谱资料,记载了开阳两支何氏合族的史料,从长寿入黔的何梦熊在康熙后期卜宅迁居开州思茅坪时,明初入黔的何济川一支明代因四人中举为官成望族,清初开州何子澄已中举任昌化知县、代理崖州知州,刚迁居开州的何梦熊人生地不熟,就与何子澄联宗叙谱。

2、何氏家族自明初入黔以来三起三落

定远入黔何氏自明初开始驻守贵州前卫右千户所格都堡(今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明清到民国时期三起三落。

首先,何氏第一次兴旺于明嘉靖末万历时期,至明末因战乱被污受害衰落。何木为何济川第六代孙,嘉靖末中武举,隆庆时授格都堡百户(正六品),随即迁居贵阳,标志着何氏首次兴起;第七代何图出,字起潜,万历甲午科(1594)举人,出任四川潼川州(今三台县)知州,何图呈,字起易,万历庚子(1600)举人,出任广西太平府永康州(今扶绥县)知州。二人中举任知州后何氏逐步兴旺起来。到南明永历即清顺治初孙可望据黔何兆柳被诬父子三人同遇害,没收家产,只有何人凤只身逃脱避难,何氏家族第一次家道中落。

其次,南明时何人凤任开州知州,乾隆末何学林钦定翰林,代理浙江布政使,何氏再度兴旺起来,道光时何正机广东合浦(今属广西)知县被诬充军何氏再次中落。南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第九代何人凤(字羽侯)从贵阳迁居开州快下(今开阳县双流镇快下)避难,永历四年(1650)被永历帝任为开州知州顺治十六年(1659),何人凤向驻守贵阳的经略洪承畴伸冤,洪承畴报顺治批复给何家平反并发还家产。何氏从此逐步恢复元气,到乾隆时何学林中进士钦点翰林、湖南提督学政,出杭嘉湖道代理浙江布政使再度兴旺起来何氏再次迁居贵阳三块田(今龙泉巷)道光时何学林之子何正机牵涉广东学政李泰交自杀案被出面说情要求多录取合浦秀才充军伊犁何氏家族再度衰落。

第三,何氏第三次兴旺于咸丰十年(1860一榜三进士,至清末何亮清怠政免职,到1920民九事变何氏第三次衰落。何氏第三次衰落后,据2014年开阳何氏编印的《何氏家乘》,何麟书子侄辈中从政者除其第七子何士琛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参加北大荒开发,任过友谊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友谊县县长书记,双鸭山市政府秘书长等职;其孙何力获博士学位后任过贵州科学院院长,当选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外;其余子孙多从事科教工作,如何士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任大连大学教授;侄子何士璇同济大学毕业后长期在贵州从事科研工作,主编《贵州宏图》并公开出版《何士璇文集》;其孙何克勇留学英国获硕士学位后回国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曾孙何述钟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现任贵州大学药学院教授等。

、贵阳李氏家族的来源与何李两家联姻

贵阳李氏家族原籍湖南衡州府清泉县(今衡南县),李端棻祖父李之治大约乾隆时入黔,道光初期,李朝显娶何正机长女为妻,何李两家遂成通家之好。

三、李端棻与何亮清父子

(一)李端棻与何亮清

清末何氏翰林何亮清与常熟翁氏家族关系非同一般:早年先拜在翁心存门下作“小门生”,翁同书任贵州学政时获赏识任翁曾源(后中状元)和翁曾桂塾师,咸丰十年1860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又拜在帝师翁同龢门下,而且翁氏父子都评价很高:翁心存认为“品学俱长,人亦温雅”,翁同龢认为“写作极佳”。可惜身处末世,无法施展抱负,何亮清与何鼎都因怠政免职,何庆恩也只任过福建永定县知县,政绩平平

 李端棻幼年丧父,拜舅父何亮清为师何亮清对幼年李端棻生活多有接济,对其学习学诗古文影响很大,故李端棻晚年说“吾一生为学之道,得之吾舅”,实乃肺腑之言。

(二)李端棻与何麟书

 何麟书(1874~1943),号季纲(一作季刚),何亮清之子,李端棻表弟。光绪十四年(1898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李端棻因“滥保匪人”罪,“著即行革职,发往新疆”后,直到光绪辛丑(1901年)才以年老多病被赦回故里贵阳。当时何麟书年仅27岁,正在家中苦读准备参加乡试,经常到表兄家相伴,何麟书兄弟将李氏口授诗作百余首一一抄录汇集成册。光绪三十一年(190年),何麟书兄弟计划经商,李端棻闻讯后“力赞其成”并作《赠何季纲表弟》诗“霸主事功惟足食,圣门货殖亦称贤。治生岂曰非儒者,择术何妨法计然。欲救国贫先自救,萌芽商学要精研。早在清末贵阳风气开之时,何麟书兄弟决定经商,李端棻作为戊戌变法推动者和中国近代新学先驱者之一,给予表弟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也足见两个表兄弟间感情非同一般。李端棻被赦回故里后的两年中,何麟书兄弟经常陪伴在其身边,将其口授诗作百余首一一笔录结集为《苾园诗存》。1920年“民九事变”时,何麟书险些丧命,仓猝出逃时还不忘带走李端棻诗作,足见表兄弟感情真挚及对李端棻诗作的珍惜。因此,何麟书最早将李端棻诗作结集成册,进行了有效整理和研究,并给予了中肯评价,《李苾园先生遗诗》成为如今不多见的研究李端棻生平、事迹、思想的最珍贵第一手材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