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老物件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05-22 22:28:58)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文史文章

农村老物件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何先龙

一、农村有价值的老物件普查不足

所谓农村老物件,指的是中国传统农耕时代广大农村农户的必备用品,一般包括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安全物品和专项用品等;比如木质家具、皮箱、斗笠、蓑衣、油纸伞等就是传统农村常见的生活用具,犁铧、风车(风)、簸箕、锄头、镰刀、升、斗、米柜、撮箕等就是传统农村常见的生产工具,铁锁、铜锁、门闩、大水缸(蓄水防火)等则是传统农村常见的安全用具;此外,传统农耕社会农民外出务工的称为副业,因为农耕社会认为只有农业是主业,故从事农业之外的其他行业都称为副业,从事副业就有一些专业工具,比如木匠使用的木工尺、墨斗、锯子、刨子等,铁匠使用的大铁锤、铁砧、风箱等,石匠使用的榔头、钢钎、铁葫芦等。随着中国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化,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传统农耕作业已基本被现代化农业和工业所取代,传统农耕社会的老物件大多数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部分老物件甚至由于长期不再使用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而农村老物件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或科学、艺术价值,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农村老物件的普查工作,有效开展科学普查,摸清老物件家底,再有效进行保护、研究、宣传、开发、利用工作。

从笔者从事文化工作30多年的经历来看,开阳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全县40多万人在农耕时代大多数居住在全县104个村(并村之前为228个村),全县农村民间老物件曾经十分丰富,笔者组织文物调查、普查时就发现不少,比如,2004年上半年,为完成马头寨古建筑群申报国保材料的编制,我们组织对马头寨村民家中的老物件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并登记老物件46件,包括神龛5个、木床5套、衣橱4个、木椅22个、寿匾1块、神祖牌3块、茶几1个、宫灯(花灯)2圆桌2、方桌2、三抽桌2个,香炉1、石碓1个,泥烛台4个等此外还发现明清地契48份。同年,为布置张学良将军幽禁处旧址陈列展览,又在县城及米坪等乡征集的木质雕花桌椅、床、三抽桌、洗脸架等近20件。 2008年到冯三镇毛坪村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不仅发现木椅等家具,而且发现清代民国地契20多份;2010年,在双流镇双永村瓜瓢寨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瓜瓢寨苗族村民已全部整体搬迁,许多木质家具等老物件要么被村民用作燃料,要么已被风雨侵蚀坏掉,所幸一袁姓苗族村民家保存的一盒民间文书(126件),包括珍贵的清代苗族户帖(户口册)、完税凭证和地契等,笔者动员村民捐给文化部门,才幸免于难。2012年,我搬家装修书房时,听说楠木渡镇有个原来的大户人家搬家处理老家具,我就花一千多块钱买了一个四抽桌、四个雕花太师椅和一个雕花八仙桌放在书房里,有效提高了书房品位。

遗憾的是,全县至今尚未有计划组织开展过一次针对农村老物件的专门普查,而许多老物件已在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水库移民、生态移民等历次重大农村建设、移民活动中消失或丢失。目前在比较偏远,通车不久或尚未通车的农村村寨农户家中仍有不少老物件,因此,组织一次有计划的农村老物件普查已迫在眉睫。

二、农村有价值的老物件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多年从事文物工作了解到的情况看,农民对农村有价值的老物件绝大多数缺乏保护意识,也谈不上什么保护措施,其中,只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许多老物件是自己亲自做的、亲自使用过的或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老物件具有天然的感情联系,因而舍不得丢掉或损坏留作纪念外,其余50岁以下的农村人对老物件缺乏感情纽带,加上新型城镇化和搬迁进城之后住房面积减小,对老物件要么丢弃,要么作垃圾处理,因此,民间对老物件既缺乏保护意识,也谈不上保护措施。

作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村居委会等民间自治组织,根据目前法律法规,都没有保护农村老物件的法定职责,所以政府目前也缺乏对农村老物件的抢救性措施,不仅日常管理缺失,而且对老物件的利用率极低。据笔者掌握的情况,全县有效利用农村老物件较好的案例很少,其中,2006年县旅游局在禾丰乡马头村水头寨开发乡村旅游时,组织收集水头寨布依村民闲散的生产生活用品老物件镰刀、柴刀、出土、撮箕、石碓、鱼叉、鱼篓、簸箕、筛子、渔网、钎担、扁担、斗笠、蓑衣等数十件,集中在水头寨罗氏厢房(民国私塾)展出;2019年,县文旅局、县教育局、县民宗局等部门支持高寨乡平寨村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大英成立王大英苗族服饰非遗传习所时,组织收集了苗族织布机、纺织机、染缸、蜡刀等苗族织染工具进行展出;2020年,贵阳市委宣传部、开阳县委宣传部等部门支持南龙乡田坎村建成全县第一家村史馆,收集了石磨、蓑衣、斗笠、箩筐、犁铧、靶子、簸箕、锯子、马鞍、陶茶壶、油罐、油灯等老物件数十件,以及布票、粮票等废弃的有价证券,进行公开展示等。对于全县104个村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农村来说,绝大部分村寨的农村老物件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基本谈不上保护、管理和利用,最令人痛心的是,年轻一代对老物件没有任何感情联系,直接视为累赘,一有机会就全部毁掉或作为垃圾处理,象我的一个长辈在2004年搬新家时就准备把所有木质家具老物件作燃料处理,我正好到他家有事,发现一个三抽桌很有20世纪40年代的时代特色,就花600元征集作为张学良将军幽禁处旧址陈列馆的展品。此外,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展农家乐、自建庄园式住所时也收集一些老物件作为装饰或摆设。其余农村大多数老物件都处于自生自灭或无人问津状态,甚至很多老物件随着农村老年人的逝去而被丢弃、人为毁坏或自然损毁。

三、对农村有价值的老物件保护利用的建议

    1、建议中央层面层面出台政策把农村老物件保护利用及其经费纳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各级财政预算,明确农业农村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制定普查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普查标准、领导全国普查;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制定统一的普查标准、加强督查巡视、确保普查实效。

2、建议省委加领导,成立普查领导小组,明确省农业农村部门强化监督指导,统一推进全省普查工作,细化普查标准,建立普查档案。全省开展农村老物件普查时,领导小组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普查发现的老物件要进行分类登记并分类采取保护利用措施:对有一定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的老物件,要依法认定为文物,按《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做好保护利用工作;对少部分文物价值较高的老物件,要依法征集或动员村民捐献给国家,拿到博物馆等具备安全条件的单位保管或展示,比如,我2004年征集到的一个四抽桌,放在张学良将军幽禁处旧址陈列馆展示十分合适,其左右两分别各有三层抽箱桌面上有仿八大山人(朱耷)花鸟图,并题诗一首:“扶持屋邀青眼,崛强风霜到白头,千古赏心双绝调,渊明能乐屈原愁其中渊明能乐屈原愁”的诗句无疑与张学良将军幽禁在开阳期间的乐观主义精神相吻合对不具备文物价值的老物件,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相关乡镇政府、街道办、村居委会,指导村民结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及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民间文化保护等,有效进行老物件相对集中保管或展示利用,老物件较多的村寨可以建立村史馆、乡贤馆或把老物件集中到废弃的学校、民居内集中展示,农业农村、文物、民族、教育等部门要指导村民做好老物件历史文化挖掘整理,科学编制说明牌,有效布置老物件展示。

3、县委要强化对普查工作的直接领导,明确普查重点,全面推进普查。普查要点面结合,普查重点是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民族村寨、民族乡及有文保单位和非遗名录的村寨,同时不放过全县其他村寨,做到有的放矢,不留死角。对农村老物件,无论有人或无人管理,都要尽量动员房主捐出来,具有较高价值的,经过评估可给予一定补偿,再明确由村委会选择适当场所集中统一保管,有条件的可进行集中展示;建立的村史馆、乡贤馆或其他集中展示场所,由村委会明确专人负责保护管理。已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寨要充分利用老物件展示场所开展旅游接待,有效激发村民的爱乡爱国热情,并对游客开展爱国爱乡教育;没有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寨发现老物件,村委会也要指定适当场所如废弃的学校或民居等,对房屋进行安全评估或修缮后集中保管;也可以动员村民捐给乡村旅游做得好的村寨集中展示,或捐给有保管条件的单位、个人保管。经过几年不断努力,逐步有效扭转老物件自生自灭、迅速消失的趋势;同时出台政策鼓励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参加到老物件保护利用工作中,有效整理、研究老物件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挖掘出老物件背后的各种故事,集结出版有关老物件的书籍资料,有效促进老物件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