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07-14 21:47:38)
分类: 文史文章

当前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何先龙

一、文物价值及其研究阐释

文物价值是凝结在历史遗迹、历史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历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包括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是历史的产物,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都具有历史价值,这是文物的首要价值。任何历史遗迹、遗物,都是由其时代所具备的科学水平创制出来的,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从总体上说文物是兼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但具体到每个文物点和每件文物则不一定全部具备大多是各有侧重。

文物的历史价值是指任何历史遗迹和遗物都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都打上了时代烙印,包含着当时社会的诸多内容。是产生文物那个时代的一定人群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需要,运用当时所能得到的材料和所掌握的技术创造出来的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情习俗等,从而构成文物时代特点的主要内容。文物的艺术价值是指文物有审美、欣赏、愉悦鉴赏及美术史料等价值。文物的科学价值则主要包括知识、科学、技术等内涵历史遗迹和遗物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说明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状况都蕴藏着产生文物时代的科学技术信息。此外有些文物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离开其产生地产生的民族聚居地可能价值就会削弱或打折扣

每个文物,特别是古建筑(群)、大遗址(群)、石窟寺等体量巨大的文物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个体,文物本体就储存着大量的信息,加上文物存在的独特环境等因素,形成一个独特的复杂系统,故对文物价值的研究和阐释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并不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所提供的技术手段愈多,对文物价值深层次的认识也会愈来愈多。

二、当前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片面研究阐释。由于文物本身的复杂性,开展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并非易事,特别是古建筑群、大遗址等更是如此。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具备研究阐释文物价值所需要的历史、科学、艺术、考古、人类、民族、民俗等各学科知识,片面开展文物价值研究阐释的是最常见的错误。比如我们对开阳宝王庙的价值研究和阐释,1982年最初只笼统认定为“造型别致,艺术精巧,可称开阳古建筑之冠”,2003年初步研究后认定与当地开采铀矿有关,2015年以来经过深入研究,确认为目前唯一仅存的仡佬族丹砂神庙,与当地唐代至当代1000多年丹砂采冶史相关联,也是清代开阳水银年产量居世界第一的历史见证,而且与中国古代采矿、冶炼技术、矿业运输、矿业管理、矿神崇拜、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但对其独特的三合院结构、歇山顶屋顶的独特造型,木雕、石雕和堆塑艺术价值,以及木工、石工、营造等科学技术价值,至今仍缺乏深入研究。我从事文物工作20多年,主要长于历史文献研究,因此对文物的历史价值研究阐释情有独钟,但对文物的科学、艺术价值要么一笔带过,有时甚至只字不提。此外,艺术工作者多关注文物的艺术价值,科技工作者多关注文物的科学价值,建筑学家多关注文物的建筑学价值,考古学家多关注文物的考古价值,人类学家多关注文物的人类学价值等等,无不陷于片面研究阐释之中。

2、阐释晦涩难懂。文物价值本身具有特定的时代性,特别是远古及古代文物由于离我们当代人的时代很远,因此,对远古及古代文物价值的研究和阐释晦涩难懂的错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考古发掘报告,除了考古专业人士外,几乎无人读得懂;其次是对一些比较久远的岩画、石刻、碑刻、墓志等难以作通俗化解读。

3、望文生义。望文生义也是对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常见的错误之一。特别是对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典故、历史故事的研究阐释容易产生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的错误。比如,我们对宝王庙供奉的宝王,最初就望文生义,主观认为就是宝王庙所在地山区管理山中珍宝的土神,对其木雕“竹林七贤”、“九老菊图”等开始也作望文生义的阐释。对马头寨古建筑群的马头,最初也是想当然地作旱码头的解释,后来经过深入研究才知道马是布依族先民骆越人的图腾,马头元明时期是布依族部落首领,并逐步演变为水东宋氏直辖地行政区划名称。

4、胡编乱造。有的地方为了经济发展需要,缺乏科学研究,对文物时代、价值的研究阐释等进行胡编乱造。比如开阳元代八思巴文“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官印”因故流落毕节市,毕节市博物馆说明牌文物时代却标明为明代,十分不负责任。又比如,2003年我到遵义海龙囤旅游,当地义务讲解员编造故事说播州土司杨应龙女儿如何美若天仙被万历皇帝看中,我赶紧打断讲解员说,不能胡乱编造历史故事,我知道海龙囤的大致历史情况。

三、关于文物价值研究和阐释的几点建议

1、潜心研究文物价值。文物都是我们祖先亲手创造的,作为文物工作者,应当心存敬畏,象敬畏自己的祖先一样尊重文物,才能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和阐释文物价值,也才有希望逐步接近文物真正的价值和内涵。我研究文物,就始终有如敬畏祖先一样的情感,因为我的先祖明初从安徽凤阳随军入黔至今近600年,直接参与了水东文化建设,留下诸多文化遗存,并与水东宋氏、贵阳许氏、李氏,开阳杨氏、李氏、朱氏、刘氏等望族联姻,直接参与开阳、兴仁等地的丹砂采冶活动,因此,我对开阳、乃至贵阳的所有文物都心存敬畏,并静心研究20多年,才逐步接近马头寨、宝王庙、长庆寺、安家洞摩崖、客籍会馆、佘家营等上百处文物的真正价值,形成一定研究成果,逐步有效阐释其价值,进而深入开展水东文化研究、丹砂文化研究,形成相应研究成果,逐步有效阐释代表贵州地域文化特色的丹砂文化和代表贵阳地域文化特色的水东文化。

2、研究阐释两手抓。作为文物工作者,对文物价值的研究阐释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把自己锻炼成为研究和阐释文物价值的两面手。一方面要自觉成为文物价值研究的行家里手开始接触一个文物时,首先要开展广泛的田野调查,了解文物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其次查阅相关史料,特别是与文物有关的石刻碑刻、当地地方志和前人关于该文物的研究资料,对文物本体有一个基本全面的了解后,如果条件允许就形成一篇专业论文,不一定公开发表,可以先在内刊(如《贵州文化遗产》)上发表,或寄发给有关文物专业人士请人家指点提意见,比较成熟后可以公开发表,让专业人士了解文物的价值,这就是我理解的文物价值研究,从广义上说也是一种阐释,是对专业人士的阐释,所以可以专业化一些,但也要尽量做到易于理解,避免晦涩难懂。另一方面,文物工作者还要成为阐释文物价值的内行,针对文物阐释容易犯的各种毛病,建议先完成文物价值的专业研究,再在专业研究文本基础上进行通俗化翻译、解释,然后进行故事化、通俗化处理,既坚持阐释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又做到可读性、通俗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让普通大众易于接受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同时陶冶情操,培养情趣,提高素养。

3、通俗化阐释。文物工作者要主动承担起通俗阐释文物价值的责任,主动加强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微信等新型媒体的沟通,向各种媒体提供高质量文字、图片、视频稿件,积极引导各种媒体有效宣传文物价值;同时加强与各类媒体记者的沟通,与媒体记者交朋友,向他们提供文物价值宣传报道线索,提供专业指导,逐步形成文物价值研究阐释与宣传的通畅渠道,进而形成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化研究阐释、宣传队伍。考古工作者也应当主动承担起考古成果通俗化阐释的责任,比如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博士在开展海龙囤考古发掘的同时,主持开展公众考古课题研究,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开辟专栏,面对公众开展考古对话,对考古成果进行通俗化宣传和传播,公开出版《公众考古系列丛书》,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4、引进本地人才。由于文物本身具有地域性特征,本地人具有天然的地域人文情怀,所以引起和培养本地文物专业人才对文物价值的研究阐释显得十分必要。不是说外地人不能开展文物价值研究和阐释工作,但外地人才缺乏天然联系纽带,要熟悉当地语言、风俗、习惯就需要一定时间,象毕节市博物馆引进的外地硕士就把元代文物错误地标识成明代文物,当我向他指出时他居然以是别人做的搪塞过去;如果本身不热爱文物工作,外地人才可能还没熟悉本地情况就已离开或考虑离开了。又如,开阳县文保所2013年引进的一个河南籍历史文献学硕士,快7年了对开阳风土人情等仍无法完全了解,就已开始计划离开开阳了。当然,也不是非本地人才不可,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地区人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贵州引进四川、云南、湘西、广西北部地区的人才就比较适应。

5、配备相关专业人才。文物价值体系本身是个系统工程,建议国家和各省文物研究机构,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及各省文博学会成立包括历史、建筑、艺术、考古、人类、民族、民俗等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文物价值研究阐释组织,对文物价值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科学界定文物的准确价值,同时有效指导市、县文物研究和事业单位加强多学科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工作。建议各地级市(州)及县级文物保护所也适当配备必要的历史、考古、艺术、建筑、科技、民族等学科人才,以便综合开展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工作。

4、加强讲解培训。对文物讲解员必须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取得讲解员资格后才能从事文物讲解工作。建议国家和省定期举办文物讲解员培训班,市、县、区针对本辖区文物或重要文物点每年举办有针对性的讲解培训,确保文物讲解真实可信,通俗易懂,传播知识,传承文化,陶冶情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