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001sM2RHzy6L1zN1NJ416&690
http://s4/mw690/001sM2RHzy6L1zQn2kre3&690
http://s5/mw690/001sM2RHzy6L1zIqxlq04&690
http://s2/mw690/001sM2RHzy6L1zJF3ah71&690
1893年,咖啡种植引人云南瑞丽;1904年又引人宾川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1952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经所)的张意、马锡晋等科技人员在德宏州进行社会调查时,在边民的庭院中发现了咖啡种质资源。之后,科研人员在随所搬迁时将小粒咖啡引入保山市潞江坝种植,从此开创了我国咖啡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的新纪元。创建于1
951年4月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地处富饶美丽的潞江坝,是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从事热区农业开发、热带经济作物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服务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该所自1952年开始从事小粒咖啡的研究工作,是国内研究小粒咖啡时间最早、历史最悠久、研究最系统的单位,在国内咖啡研究及技术推广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热经所目前拥有的咖啡产业化科技创新团队中,现有科技人员26人,建设有咖啡种质资源与育种、咖啡耕作与栽培、咖啡病虫害……
——以上文字摘自中国知网
热经所——全称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省的咖啡种植研究工作都出自于这里。之前在网上已经有所了解,也看到了他们的研究资料,两本薄薄的不100多页的书——《小粒咖啡标准化生产技术》《小粒咖啡高产技术》。对于进入中国100年,而且推广断断续续,实际种植历史不过三十年的咖啡农业来说,做研究谈何容易?但正因为一切都是开始,所以研究工作又显得必要而且重要。根据两本书的内容大致能看出热经所的研究工作还是以高产抗虫害为目标,不过还是比较好奇:这里研究咖啡的技术人员喝咖啡吗?他们对于全世界的精品咖啡运动有所耳闻吗?……
这里的工作人员比较热心,很容易我们就见到了负责人××长,不过一见面他就开门见山地说自己主要是做行政的,技术方面的信息不是很了解,可以电话联系让我们跟下面的加工厂对接。我说想先了解一下热经所咖啡研究方面的整体信息,回头在去加工厂也不迟。××长很热心也很详细地把热经所的昨天今天都讲了一遍,内容之长详见网络或工作汇报范本,此处我只能略拣重点陈述。
关于咖啡的研究,目前还是侧重于提高产量和抗病虫能力。至于“优秀品种引进——品质提高——单位效益提高”的模式,他说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实施难度太大。曾经热经所和某国外咖啡公司合作引进过十多个品种,不过目前都没有投产,仍在实验田里。究其原因,一是还没有对品种做出正确的鉴定,二是关于推广种植目前还没哟形成一套合理方案。
“
其实目前我们的工作还是以基础理论学习和准备为主“——我反问”您的基础理论学习指的是?““工作不好做啊!政府不支持,没有研究经费没法推广工作,我们只能先做些理论学习。”我还是比较外行,又很不委婉地继续追问:“那么每年应该也会有基本的科研经费支持吧?”“有是有,不过一年的经费就那么点儿,我们咖啡研究组的人又多,别的组有三五名的,而我们有十六七名,就那么点经费,要十几个人来分,到手的也就算不了多少了……”不知这位先生是说溜了嘴还是,难不成每年的经费他们都一分了事?
来之前在前面的咖啡公司里已经多少听到大家对于热经所的评论,听说因为所里的资金短缺,迫使他们将技术人员“出租”出去,从事咖啡研究工作时间最长最有经验的某技术员就被临沧一公司聘去做了技术顾问。于是我又说想拜访某技术员,他告诉我们说“某技术员下基地指导咖啡种植了”,“那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可能最近两年主要在那边吧!因为工作需要……“看我们有点失望,他继续补充道“要不然你们可以从他那边了解一些咖啡技术的信息,抱歉我这边主要做行政,恐怕帮不了你们吧……”看他欲起身,看来是在下逐客令了。果真他说他要开个会,要把我们转交给所里新成立的咖啡培训中心的同事。
“咖啡培训中心”?——耳边一亮!这里也有咖啡培训?
http://s15/mw690/001sM2RHzy6L1zYyMKG1e&690
http://s14/mw690/001sM2RHzy6L1zZVcD30d&690
http://s11/mw690/001sM2RHzy6L1zx1jV88a&690
http://s2/mw690/001sM2RHzy6L1zyf3lT61&690
http://s9/mw690/001sM2RHzy6L1zA9tNeb8&690
http://s7/mw690/001sM2RHzy6L1zDfOPIa6&690
接待我们的小赵告诉我们培训中心是去年刚成立的,也是为了“在保山推广咖啡文化,普及咖啡知识”。咖啡教室很大很空旷,边上摆着一台陈旧咖啡机还有虹吸壶,还有来自云南各地的豆子……小赵给我们做了咖啡,一会负责培训的张老师也过来了,咖啡方面的不谈,倒是一上来就问我“从哪来?……青岛?……青岛有海?有啤酒?……”然后又是记电话又是问微信等等……咖啡端上来,张老师请我们尝尝他们的“特色咖啡”,确实很苦很烈很特色,我喝了一口,强行咽下,微笑着问她“喜欢喝咖啡吗?”“喜欢啊!特别是这种黑咖啡,不加糖的……”她说的跟真的似的。一瞬间我突然有种想吐的感觉,直到临走时还看到四杯咖啡原封不动地在桌上横着——好像颜色显得更黑更浑浊了……
后来我还是去了潞江坝的热经所咖啡基地。加工厂铁将军把门,荒废很久的样子。值班的同事接待了我们,一样是官话,还有各种“政府不支持”的无可奈何叹息声
。问起了当年引进的那十多个新品种,他说种在下面的实验田里,问实验田海拔多高?——六七百米把!连我这个外行都纳闷了,像caturra、bourbon、catuai等这些阿拉比卡种本身就是适合高海拔种植的,那么低的地方,都快成罗伯斯塔的地儿了,能得到客观准确的实验结果?……这个问题我没有问,因为知道没有结果……总之就是没有结果啊没结果!看来我这趟热经所之行到头来也只是做了点“理论学习准备工作”
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