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经过痛苦地挣扎,左手食指磨出1个超级大水包,右手无名指关节磨出一个类似水泡但很硬的物体,无数的网上Google自学,打出一堆握杆姿势跟Mike讨论后,我们一致同意,我上周的握杆调整有点过了,以致从hook直接调到了slice。
这周接着调整,往回调,感觉好多了,起码手腕不别扭着,左右手也互相没那么较劲了。
记得以前爵士写过一篇博文,是关于手的。如果我给自己的手也拍个照留念,跟学球前对比一下的话,那么可以说得上是凄惨。水泡打出了10多个之后,剩下了一层层的硬皮,剥掉一层里面还有一层。茧子越磨越多。以前朋友们老是夸我的手长的秀气漂亮,可以直接去做护手霜广告,现在拿着丝绸的衣服都会刮出毛,跟人握手估计得把人吓一跳,扎人!算是为了高尔夫做的牺牲吧,可见人不是不愿意作牺牲,关键看是为了啥。
(日记没写完,有长途电话,接完电话接着写)
再说回握杆,前两天觉得浪费了2周时间,调来调去很不划算。心里很生了我教练的气一下子,虽然表面上啥都没说。今天练球的时候,才感觉,作为一个要打一辈子的运动来说,用两周的时间再一次了解握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握杆以保持杆面方正是必要的。毕竟打高尔夫分解开来也就那么几个步骤,而握杆是其中一大步。
不管怎么说,继续我的高尔夫旅程才是重要的。
握杆,但愿不要再出问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