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的亚洲朋友

标签:
非洲纳米fani朋友援助杂谈 |
分类: 非洲印象 |

MR. FANI是我在纳米认识的亚洲朋友,伊朗人,长着典型的中东人的面孔,因常年享受非洲的紫外线,肤色跟当地杂皮(混血)接近。FANI全家都迁到纳米生活,太太雍容华贵,儿子有张希腊雕塑般英俊的脸,温文尔雅。
FANI是工程部聘请的外国专家,懂技术、会管理,又头脑灵活,跟各方面关系搞得很好,之后就留在纳米发展,并把全家迁到了纳米,孩子也入了纳米籍。FANI成功地混迹于纳政府的高层,出入总统府,与高官们为友,在纳政府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影响力,是亚洲人中绝无仅有的。他是纳米比亚总统府项目具体总管,耗资6亿元(与人民币大体相当)的核心工程交给一个外国人负责,足见他在政府的左右逢源。
跟FANI结识是因为总统官邸项目,他是纳方的常驻代表,我是中国政府方面的具体负责人。官邸项目谈施工合同的时候,FANI作为纳方技术代表参与谈判,因为总统府项目签署的是商业合同,以他为代表的纳方官员不接受我们的援助合同模本。经过了很多轮的谈判和外交斡旋,才最终说服纳方接受了我们的合同文本。基于FANI谈判时的态度,为了确保施工阶段顺利进行,我们建议纳方的常驻工地代表由纳米比亚本国人担任(FANI没入籍),但纳方实在选不出能担当此职的合适人选。
每月一次的工地例会,由中方的使馆,项目施工方、设计代表、工程监理,纳方总统府、工程部官员参加,有时候纳情报局的官员也会参加,FANI是会议的主持人。
项目正式开工之后,双方合作很好。FANI对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和勤奋敬业赞不绝口,而且因为彼此的文化背景相似,思维方式相近,沟通起来比跟当地人还要融洽。中国工人飘洋万里、撇家舍业地出去工作,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挣钱,所以经常主动要求加班,“白加黑、5+2”,这在当地白人看来不合乎人权,在黑人看来不可思议。尽管总统府在一个山头上,与居民区有段距离,但是周围居民对周末加班还是有看法,给总统府写信抗议,同为亚洲人的FANI理解并支持中方的加班,并为中国公司的加班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有些总统府大院的事,官方渠道走不通的,找FANI就能很容易解决。比如馆里想参观总统府,经过正规的官方渠道耗时又复杂,后来由我跟FANI联系,挑选了一个总统外出的机会,进去好好参观了一通。
参观总统府,左一是FANI,左三是任大使,左四是政务参赞。
总统府占据一个山头,大院里高低起伏,车行大院,弯道爬陡坡对车和司机都是考验。每每需要带路的时候,FANI总是开着他的TOYOTA大越野车神气地冲在前面,车速很快。别看他年过五旬,但是身体很壮实,自己开车走过很多国家。FANI工作起来很敬业,每天必去工地,而且到得很早;但是每年的休假也不含糊,会提前很长时间规划好自己的假期,带着太太出国旅行。WORK HARD,PLAY HARD,很像欧洲人的作风。
因为思维方式相近,沟通起来没有障碍,时间长了,我跟FANI建立了工作以外的朋友关系。FANI很重场子和面子,所以每逢使馆的对外招待活动,我都会邀请FANI,FANI对此非常感谢,而且每次都会很隆重地携夫人出席。我也因此认识了他的家人:他的大儿子在纳米的电信部门任职,找了个同单位的美国女孩;准儿媳是埃塞俄比亚人,在美国受的教育—FANI对儿媳的美国身份很感自豪;他还有个小儿子在南非的开普敦大学读书。
FANI去过中国之后,对中国非常感兴趣,希望儿子去中国发展。他的儿子和儿媳专门请我吃饭咨询这方面的事。两个年轻人温文尔雅,举止大方得体,显示出良好的素养。问及中国的薪资报酬,我仔细考虑了一下:他的儿子是本科毕业,4-5工作经验,从事电信行业,但在人力资源部,所以还说不上是纯粹靠技术吃饭的,我努着劲说,在北京会有6000-7000元的收入(其实我心里盘算,除了语言,他们跟我们的名牌大学生比没有什么优势,能挣到5000已经不错了)。过了很久,我问FANI,他笑着说,他们不打算去了,薪水有点低;我问他们在纳米能挣多少?他含糊的说,是我说的那个数的3倍吧!
说到薪水,我曾经跟当地的朋友探讨过。个人收入是隐私问题,所以没能大面积地打听。儿子的校长曾问过我,在中国小学老师的收入,我说大约2000-3000吧(四年前),校长一脸疑惑:是周薪?有个计委的官员到我办公室要一些援助方面的数据,照理说,这些数据应该计委掌握得最全面,但是每每遇到统计汇总,他们会分别跟援助国要数字。我把我掌握的数据拿给他看,他一头雾水—因为双方统计口径不一样,不知道怎么填进他的表里面。我看着他为难的样子,就拿来计算器,三下五除二给他填好了。这是他准备一下午做的工作,这么快做完,让他很感动也很放松,于是主动跟我聊起他的工作和他的同事。他原来在学校做过5年的老师,去年应聘到计委工作(政府招聘在媒体公布条件,由用人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和面试),月薪1.3万左右,不同的级别还有不同标准的车补和房补,司局级以上的出差除了食宿费用还有应酬费等。他悄悄跟我说,他的上司-我熟悉的NED年薪要达到42万左右呢。忍不住感慨:其实他们干的活,我用一半的劲就能做得很好......
因为人才相对匮乏,纳政府聘请了不少外国专家,在政府部委担任顾问、在医院和高校从事一线工作。外国专家来自世界各地,有欧洲来的专家,也有发展中国家选派的专家。比如印度和古巴选派了不少医疗方面专业人员在纳医院就职,渔业部长的顾问是柬埔寨人,我们国家有4名教师在纳大教学,时间最长的已超过10年;我们的援外医疗队已在纳工作了多年,由浙江省卫生厅选派,每两年一轮换。但是跟FANI相比,从事技术工作的专家在当地政府的影响相对较小。其实纳方不是没有想过邀请中国专家到纳部委工作。
我到纳之初,纳方政府曾几次致函使馆,要求为纳财政部和计委选派几名中国专家。这绝对是双赢的好事!这样核心的部门,如果专家发挥作用好,可以起到使馆起不到的作用;选派一个专家国家花钱不多,但是专家在当地的影响,可以比援助项目还深远。大使几次写专报回国,要求选派符合条件的专家,可惜的是国内找不到合适的人,只好作罢。我们在前方的人,对失去这样的机会感到非常惋惜。其实他们要求的条件并不高,只需要熟悉财政管理知识、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国内财政方面的专家,即副高以上职称的肯定不在少数,估计外语是最大的障碍;—其实语言是沟通的工具而已,只要有环境,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用几个月强化一下就可以了(日本外派专家就是先派再强化语言)。问题是,能熟练掌握语言的,目标多在欧美,对非洲是不屑一顾的;满足两点的又在国内的,恐怕到处讲讲学,就能挣很多外快,比去遥远的非洲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