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清明南部三日游(上)

标签:
非洲纳米边境热浪低温 |
分类: 非洲印象 |
第一日,早上6点,从首都温得和克出发,沿B1公路一直往南,中午时分到达南部重镇KEETMANSHOOP,路边午餐后直奔与南非界河-奥兰治河,下午2点到达边境口岸RBC。当日行程800多公里。
跟越往北走人口越多,人气越足相反;从首都向南,过了马林塔尔就很少有村庄了,行驶在B1公路上,几百公里看不到村落和人群,映入眼帘的是无边的草原和稀疏的灌木。
一条路,伸向遥远的地平线
公路旁,是无边的黄草。尽管干枯,却不衰败,呈现出干净纯粹的浅金色。
忽然有同事惊喜地喊:看,那边有个()!其他人跟着看,然后发出更惊喜的声音,不是一个,是两个()!-是一对依偎的情侣。你能猜到()里面的词是什么吗?是“人”!!在纳米,动物不稀奇,稀罕的是人!如果你是个厌世者,想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诅咒说:让全世界的人都在我眼前消失吧!到了纳米比亚南部,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进入4月份,是国内的初春季节,也是南半球的秋季,天气渐渐变凉,纳米进入长达8个月的旱季,每天都是艳阳高照。按照我们的地理常识,向南(高纬度)行走近千公里,温度一定会降低几度,于是准备了不少御寒的厚衣服。没想到,到达入住的奥兰治河畔LODGE,一下车就感觉热浪袭来,装卸行李,更是热出一身臭汗。赶紧进去房间冲个凉,换上在首都已经被搁置起来半袖薄衫。
奥兰治河畔的乡村酒店LODGE
纳米的LODGE总能给你惊喜:无论酒店外多么荒芜,进入LODGE,总能让你眼前一亮,感觉柳暗花明
我们预定的房间就在河边,客房像是漂浮在河面的渡船,河水静静从床下流过,爱好钓鱼的同事非常遗憾没带渔具过来,否则就可以躺在床上垂钓了。
很多白人呼朋引伴来这里度假。他们开着房车,携带各种生活用品,你看图中的房车,俨然一个小超市,各种炊具、玩具、床具、食品一应俱全;夜幕降临的时候,车顶部打开,有支架向四周延伸,成为一个有分区又连为一体的宽敞的大床,四周是纱窗,孩子们在车里快活地嬉戏,那种快乐那种新奇的体验不是普通的房间能赋予的。看着这房车,让我想起小时候为避地震,在室外搭蚊帐的快乐日子。还有些人带着野营的帐篷,每个LODGE都为游客配备宿营CAMPING的固定地点,提供电源、水源和公共卫生间,也很方便。
酒店的游泳池非常浅,适合孩子们泡澡,为了躲避热浪,调皮的孩子从一早就开始泡在游泳池里。
坐在葡萄藤搭起的室外餐厅,我们面对夕阳落日,开始晚餐。因为没有高山的阻挡,日落的过程非常清晰,耀眼的红色染红了一江秋水,给每个人的脸上都涂上了金红色。
奥兰治落日
日落时分,坐在河边的树下,仍是止不住出汗。首都温得和克地处 1700米的高原,最热的季节,正午时分站在阴凉的地方,也感觉不到热,房间里更是不乏凉意。这边的潮热是我们到纳米以来首次感受到的,在旱季的4月、在纬度高的南部边境遭遇这样的热气,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几年前,捷克的商人看中了奥兰治河谷的这片荒地,以很低的价格买下来,种植葡萄。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葡萄非常甜,他们采用了非常先进的滴灌技术来对抗纳米的干旱。这片河谷也因为数千公顷的葡萄而被称为葡萄谷。大片的葡萄园解决了千人的就业问题,而打工的黑人也在附近驻扎下来,形成了一个自然村落。千人以上的村落,在人烟稀少的纳米非常少见,所以这个新建的村落被称为“纳米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