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法国,这个简单的词汇包涵了太多的内容、太广的想象空间:时尚浪漫、保守刻板、典雅奢华、狂放不羁.......
从法国回来好久了,一直理不出个头绪。于是索性按照我们娘俩旅行的线路来做个图片流水账,让你跟着我手中的相机来感受这片美丽的土地。
巴黎第一日:时光穿梭机
卢浮宫

地铁是巴黎人的骄傲,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地铁可以带你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但对一个外地人来说,在地铁中穿梭,是一种考验:需要清醒的头脑和充足的体力。好在我们娘俩经受住了考验,顺利找到了地方,儿子对乘坐地铁乐此不疲。
从地铁一出来,迎面就是卢浮宫的北门,“MUSEE DE
LOUVRE”提示我们,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卢浮宫了。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


我揉了揉刚到太阳光下、有点不适应的双眼,向左看,是成片的欧式古建筑;向右看,是欧式古建筑排成片。那一瞬间,有点发晕!不知身处何地,象是刚从时光隧道中爬出,一下子回到了几百年前......

穿过门洞,来到广场,成群的游客--尤其是三分之一的亚洲面孔让我苏醒过来。简单了,找了个中国导游的团,站在旁边听人家的介绍。儿子对广场的喷泉很感兴趣,围着喷泉跑来跑去,我则忙着四下拍照。
卢浮宫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我对建筑没有研究,但是眼前的建筑让我感觉震撼,庄重、典雅、华丽,这些词汇都无法准确地描绘出它的魅力。那种精益求精地对细节的追求让你感动,建筑的每一个侧面都是一副画,每一个小的装饰性雕塑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精品。
中式建筑上很少用人物来做装饰的,但在欧式建筑中,却很常见,不知道是不是人文的理念-人是世界的主体和中心-在建筑中的体现?

穹顶(下图)是卢浮宫的一大特色,如此规模的建筑通体不用一根横梁,确实是建筑上的奇迹。
这是从玻璃金字塔下看到的卢浮宫,-现代和古典的结合--是不是另有一番韵味?

儿子对博物馆的东西不感兴趣,我觉得他长大后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再看,会有趣得多,于是我们选择了只看建筑不看展品。
穿过这条横跨塞纳河的大桥(左下),再沿着这条充满文化气息的古街道(右下),我们步行走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大凡文学爱好者,都对巴黎圣母院有着非同寻常的的感情。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已经超出了一个建筑或者一个地点的涵义,成为了一种象征和一抹无法挥去的情节。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始建1163年,前后历时四百年才完工,是哥德式教堂的代表。
同样是惟妙惟肖的雕塑,在作为教堂的圣母院出现,自然多了宗教的色彩。这些天使们神态恬静安详,即使那个头拿在手里的神像,表情也是非常安详平和。生死对他们来说已不是困扰。

正门三个大拱门上的浮雕,共有千余人物,每一个刻画都非常细致传神,这样的精雕细琢让你感受到建筑师对建筑投入的爱和虔诚。建筑,对他们而言,不是工作,而是一种信仰和享受。

巴黎圣母院内部装璜精美绚丽又严谨肃穆。细致传神的彩塑和五彩斑斓的彩绘玻璃窗别具特色。上面的这个故事取自圣经,艳丽的色彩、传神的人物表情,让你禁不住浮想:耶稣到底在向门徒们传授什么?
下面的扇精美的玻璃彩绘窗,应该就是著名的“玫瑰彩绘窗”了吧?
下图就是钟楼里那口著名的大钟。说实话,钟很不起眼,年久脱色了;钟楼很小,几乎没有转身的空间--跟电影里摆放的位置不一样,不知道卡西莫多每天是如何撞响它的?

文学和建筑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建筑给了作家灵感,文学赋予建筑不朽的传奇。比如眼前的这座建筑,比如我们的寒山寺......
参观完这两个景点,第一天的行程就结束了。我们又钻进地铁,到时光穿梭机中找回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