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红楼梦》看古人如何上学

(2016-08-25 21:43:25)
标签:

红楼梦

学校

马经义

分类: 红学论著概略

 

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很多地方与我们今天的学校是不一样的。先秦时期,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大类,国学是为天子或诸侯设立的,国学分为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和小学都教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差别在于小学更侧重于书和数。乡学则是全国各地设立的学校。在《红楼梦》时代,“国子监”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全国只有一所,当然国子监并非当下一般高等学府的概念。主管教育的最高官员称“祭酒”。《红楼梦》中李纨的父亲就是担任这一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但其地位远高于今天的大学校长。除国子监外,各府、州、县也兴办了一些学校,在其中学习的学生称“诸生”。

《红楼梦》中的学校并不是国子监或地方兴办的学校,而是家塾,直接写到家塾中的故事也很多,如第九回“闹书房”。第二回写贾雨村遇到旧友被荐到盐政衙门任“西席”,教黛玉读书。同回贾雨村向冷子兴道:

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倒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

    这些文字写的都是当年家塾教育的情况。严格地来说国子监和各地方的府学、县学等等都只是教育管理机构。真正教书、读书的地方只有家塾、私塾。可以说封建社会的所有知识分子都是私塾或家塾中教育出来的。

家塾和私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家塾是有钱的官宦人家,花钱请来先生,专门教自己家中的子女或族中子弟。私塾是有知识的先生找个公用的场所,如寺庙、会馆等,安排个书院,让学生来学,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私立学校”。我国宋朝的私塾最为发达,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书院,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今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除上面介绍的私塾、家塾以外,还有一种叫义塾,按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公益学校”。贫家子弟入学可以不交学费。但这种公益只针对族中贫困子弟。《红楼梦》中的学校,其实是家塾、私塾和义塾的合并体。因除了本族子弟和本族贫困子弟外,也收外姓学生。如第八回秦钟的父亲秦邦业“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拜师礼,带了秦钟到代儒家来拜见。”第九回介绍:

原来这贾家之义学,离此也不甚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

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我们了解到了贾府家塾的费用来源。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这里所说的“学中之费”就是包括教师工资、贫困学生饭钱、笔墨费用等等。

《红楼梦》时代的学校并不像现在的学校分为大、中、小学,它没有严格地区分,学生读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启蒙、读经、举业。

所谓启蒙就是指五至九岁的儿童的识字教育,课本一般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等等,写字练习则是教师手把手教描红,即印好的红字仿纸,教师扶着学生的手把字描黑,扶一时期,学生就会拿笔了。启蒙教育一般读到“四书”,读到《大学》、《中庸》就为止了。

所谓读经是指通过启蒙教育,学生开始读《诗》、《书》、《易》、《礼》、《春秋》这就要求更高了。

所谓举业就是教学生写试贴诗、八股文为科举考试作准备。能教会学生作八股文、试贴诗,而且又能教好,善于在写文时揣摩其时社会风尚、考官的心理,比较能让学生有把握地考中秀才、举人,这就是好老师。

《红楼梦》中常常能看到贾政要问贾宝玉的书,宝玉常被吓得魂飞魄散的情景。为了博得功名,学子“十年寒窗”。朝廷到底要考些什么呢?又是怎么样作“文章”的呢?

明、清时代,科举考试规定用八股文文体写文章。八股文是一种格式非常死板的文体,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段落中,每一段落都有两股两相比偶的文字,合共有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

由于八股文格式非常死板,所以考生的真实思想很难发挥。科举考试是古代平民百姓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尽管考试要受到八股文的束缚,但读书人还是乐此不疲。清代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文取士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还厉害。”

明、清五百多年间,四书五经上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曾经出过考题。 为了应付考试,社会上还流传着许多所谓的“范本”,即某一考题下,搜罗几篇文章作为范作,供考生模拟、参考。这些被视为范作的文章大多是历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成名之作,对考生有极大的诱惑力。考生不仅要熟悉四书五经,更要熟悉这些“范本”。可是,四书五经的内容有那么多,每一句话都曾出过考题,而每一考题下又有那么多的范文,也实在是太难为考生了。

在《红楼梦》中,读书其实就是为了考试,从而进入仕途,飞黄

腾达,光耀祖宗。贾宝玉的哥哥贾珠自幼喜爱读书,贾政最疼爱,贾兰五岁就入学功书贾宝玉、贾环等等不管愿不愿意都要读书。在封建家长的眼中“男子状元及第,女子进宫封妃”是最为荣耀的事情。《红楼梦》第二回写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这可是《红楼梦》中学历最高的一位。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皇帝制度》 徐连达 朱子彦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P335337 P395 —397

2、《古代典章礼仪百问》华强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P3637 P7779 P8183  P8687  

3、《启功给你讲红楼》 启功著  中华书局P21   P2324

4、《红楼风俗谭》 邓云乡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P161181  P195  P360384  P4034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