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林黛玉马经义 |
分类: 《红楼梦》人物分析 |
我们曾经在林黛玉的这张嘴里,听到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婉约吟唱,也曾感受到了“冷月葬花魂”的凄美与绝望,但是我们也从众人的口中听到了她的“尖酸”与“刻薄”。
薛宝钗曾经说:“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李嬷嬷也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
小红也说:“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
林黛玉到底长了一张什么样的“嘴”?
在我们的印象之中,林妹妹的这一张“嘴”,就是尖酸、刻薄而说话不饶人的代名词。“张口似尖刀,话语似利剑”——对于这样的评判我们确实要承认。
林黛玉的神经始终都紧绷着,因为她时时处处都在谛听是哪位美女的脚步声在靠近着贾宝玉。一旦发现,她就会在必要的场合将“话语”转换成“暗器”,然后发射出去。最有趣的是,她射击“敌人”的方式很独特,往往要将“暗器”穿过贾宝玉的身体,然后去袭击“敌人”。所以本来是对付“敌人”的战役,往往最后却演化成了和宝玉的“内战”。真不知道,林妹妹修炼的是哪门子“功夫”和“战术”。正因为这样,她的那张“嘴”,最不让人待见。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只看见了林黛玉的“上嘴唇”。她的“下嘴唇”却不是这样,可以说完全相反——相当地会说话。
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见了众位夫人、小姐之后,方要去拜见两位舅舅,因为两位舅舅公务缠身而没有接见的时间,林黛玉便到了王夫人的卧室。
娘儿俩唠嗑期间,王夫人嘱咐了她一件事。王夫人说:“你来我们家,你那三个姊妹都是极好的。以后一起读书、写字,做针线,开开玩笑,说说笑话,都没有关系。彼此都是很敬重的。但是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我那个孽根祸胎(按:贾宝玉),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到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道了。你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我们时常说,林黛玉不知道人情世故,说话刻薄。其实这是个偏见,或者说,是对林妹妹不全面的认识。林黛玉出身大家,有教养,很会说话。这个时候,她怎么回答王夫人的呢?
仅从王夫人的话语中来判断,贾宝玉完全“精神分裂”。林妹妹回王夫人说:“我在家的时候,就听母亲说过,我有一个表哥,是衔玉而诞的,虽然调皮些,但是对姊妹们却是极好的。”这句话从表面上看,并没有精彩之处,更无文采飞扬,但是说得却极为圆滑!既没有否定王夫人对贾宝玉的判定——
我们从这个小例子当中,就能真正体会林黛玉的这张“嘴”,真是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我不太喜欢林黛玉,因为她过分至情至感。但又正是因为她唯情是尊,唯爱是本,才有了亿万拥戴者。可能是我庸俗了,因为我生活在凡尘,而黛玉来自于仙界。
黛玉的心路历程,你我都早已明晰,但是叩开林黛玉心灵的那一瞬间又在何时?搜遍了记忆,我也未能想起。不是没有,而是我们已经淡忘了最原始的蓦然心惊。
黛玉原本不大喜欢戏文,就如同我不大留意流行歌曲一样,然而不经意之间的一句歌词却能让你怦然心动。当年黛玉在梨香院的墙角下听见:“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这个时候的林黛玉悟了,从此便有了为情而活的信念。这种“悟”看似就在一瞬间,然而于人可能要等待很多年。
悟有顿悟和渐悟之别。这原本是两种开悟的方式。“顿悟”是一见即晓,当下便能了悟。然而渐悟却是一个从容和缓的过程,需要思索、体会、玩味、咀嚼,久而久之才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但是“顿”与“渐”绝不会独立存在,相互隔绝。顿悟是渐悟的瞬时展现,渐悟又是顿悟的开悟根本。“悟”是什么?剖开它,就是“我的心”。
心,时时刻刻都被我们这副皮囊包裹得严严实实。因为它被掩藏着,所以我们忘记了它还需要养护与修饰。它是红是黑,似乎也不重要了,因为它很难被人看穿,甚至包括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忽略了它的容貌,反而每天两次冲洗那一张被世俗打磨得光鲜亮丽的脸。
林黛玉曾说:“我为的是我的心。”的确如此!因为那一颗心,她才有了“随花飞到天尽头”的执着。心,需要一扇窗或者一道门:不为别的,为的是让自己蓦然心惊一回。虽然我们不必像黛玉一样至情至善,但是留一份本真在心间,才是不迷失自我的关键。
此文摘录于:马经义著《红楼文化基因探秘》 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