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人力资源管理(一)
(2015-06-14 21:24:14)
标签:
管理学红学人力资源马经义 |
分类: 红学论著概略 |
任何一宗学问,任何一个研究领域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然而这些价值和意义又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方向——学以致用。儒家文化主张“内圣”与“外王”,这早已形成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就以“学以致用”而论,“学”是“内圣”的完成,“用”是“外王”的实现。只有两相结合“学”才会有意义,“用”才会有基础。
《红楼梦》研究成为一门学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这和管理成为一门学科的历史长度差不多。然而红学研究的意义到底在何处呢?从文化的层面上来说,我将其归纳为四个字“回文归本”——回到《红楼梦》文本之中,其研究深入到中国文化之本,华夏文化之源,从而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从“致用”的层面上来说,研究《红楼梦》虽然属于文学的范畴,但是至始至终都要本着为当下服务的目的,只有如此红学研究才不会被世人误认为是文人们借助《红楼梦》聊以自慰的工具,才会有它实际的运用和现实价值。从《红楼梦》看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这一现实价值的最好体现。
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出发,很多学者认为当今经济的增长主要由四个方面的要素促成,一是新的资本投入和新的资源开发。二是不断发现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三是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劳动效率不断提升。四是社会的整体知识技术储备不断增加。不难看出,这四点中后两项都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可以说一个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劣是前提条件。我们如何从《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呢?它又能给当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怎么样的启示?下面逐一阐释。
在进入《红楼梦》人力资源管理讲述之前,我们首先要理清三个概念:
第一、什么是资源。“资源”一词,《辞海》上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它是人类创造财富必不可少的要素。它由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组成。所谓人力资源就是能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提高国民经济或者一个组织经济效益的,具有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人的总和。从这个定义的解释来看,“人的总和”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的数量,二是人的质量。据统计,《红楼梦》中一共描写了421个人,男性232人,女性189人。他们就如同一个微型的社会,活动在以贾府为中心的平台上。贾府的主子们又通过安排、规划、管理这421个人来实现日常生活、生产的正常运转。对于贾府而言这421个人就是人力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之。”[1]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它是以调配人与人之间,人与工作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来开展一系列的生产活动。在开展、协调这一系列的生产活动后,组织能提高生产率,增加市场竞争力。员工也可以从中得到生活与精神上的所需,这就是生活质量与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对于《红楼梦》中的贾府而言,贾母、王熙凤等管理层对家里仆人们的整合和调控来实现贵族生活的排场和荣耀,仆人们依靠在贾府劳动获得物质上的需求与精神上的满足,这就形成了《红楼梦》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循环。
第三、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从名称上看“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管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核心皆是如此,其异同就出现在对“人”的理解上。现代管理模式是提倡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然而从管理学发展史来看,管理模式历经了四个阶段——等级模式、人际关系模式、系统模式和人本主义模式。所谓等级模式,就是我们俗称的传统模式,它的管理是以不断提升与完善组织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来达到管理的目的的。所谓人际关系模式,是在组织内部建立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团体为手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所谓系统模式,就是以计划、协调、控制为手段加强人与工作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合,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所谓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展开工作,管理的核心就是围绕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实践。
《红楼梦》中的贾府在管理实践中属于那种模式,很难界定,因为不同的故事场景可能呈现的管理模式就会有差别。例如从整个贾府的管理制度来看,它属于等级模式。从大观园的管理体系来看,它又属于人际关系模式。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元妃省亲等重要活动的管理来看,它应该属于系统模式。从贾探春兴利除弊,薛宝钗小惠全大体的改革来看,它又应该归入人本主义模式。然而无论是那种管理模式,它的基本任务都是对有限资源进行最有效配置,进而通过人实现既定目标,把规划的事情处理好。有了上诉的三个概念作为基础,下面就可以进入到《红楼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了。
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根据所站的立足点不同会有不一样的解释。例如站在组织利益的角度看,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现实目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组织根据岗位所需而计划招募的各类人才。如果站在组织与员工利益兼顾的出发点上,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指寻求一种人力资源供给和员工需求之间的平衡度。然而无论是从哪个立足点出发,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目的和功能是一样的。目的就是实现组织和个人的长远利益。功能就是依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对内外部环境的实际分析,预测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从而制定对各类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实际需求量。
贾府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个什么情况呢?《红楼梦》中虽然没有明细的规划清单,但是从故事情节分析中就可以得到较为详细的答案。贾府的祖上是贾源和贾演,他们乃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因系开国元勋,战功赫赫,所以分别封为公爵,名曰宁国公和荣国公,到贾宝玉这一辈已历经四代。贾家的后代儿孙虽仍然世袭着爵位,享受着相应级别的待遇,但是家族的状况已经“一代不如一代”,然而为了支撑国公府邸的门面,一切用度、排场又不能将就俭省,例如伺候主子的仆人数量任然沿用老祖宗手里的旧规矩。《红楼梦》第三回就写道,服侍迎春、探春等贾府小姐的仆人“除自幼母乳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2]这样算来就有13人,到了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和众位小姐们入住大观园后,“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奶娘亲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再一合计,伺候一位小姐的丫鬟仆人就有20多人。这还只是小姐们的规格,辈分更高的,有诰命在身的贾母、王夫人等其使用仆人的数量还要多的多。还有一点需要提醒,这里统计的只是女性仆人,男性奴仆不能进二门,所以并没有算在其中,但是二门外的男仆数量不会少于女性仆人。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看家护院,干一些需要外出的工作和相对较重的体力活。
从上面的梳理叙述可以看出,贾府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站在主人们享乐生活的目标上来进行人员配置的。当然它也兼顾了仆人们的利益,而且仆人们还不断的依据主人的标准努力工作从而求得晋升的机会。但是贾府的人力资源规划并不科学,岗位人员配置过多造成费用过大,让整个贾府的经济不堪重负。又因为一个人的工作三个人做,导致苦乐不均,偷奸耍滑,赌牌酗酒者甚多,有脸者不服管束,无脸者不得上进,人与人之间的纠纷让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贾府的管理层只立足与现实的享乐和排场,并没有看清楚这样的资源规划意味着把家族一步步推向衰败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