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茗玉”还是“若玉”
(2012-05-01 12:39:50)
标签:
红楼梦若玉茗玉马经义文化 |
分类: 中国文化辨析 |
我很少对《红楼梦》进行“细腻”甚至近乎“琐碎”的考证。原因在于我的学识浅薄,而考证又是一件史海钩沉,费心费力之事,没有足够的智慧和悟性很难周全。但是对于《红楼梦》的读者而言,难道非要对各类文本细加厘剔考证一番才能读得懂吗?我认为《红楼梦》的魅力之一源于它的“亲和”,至少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是亲和温暖的。如果它真的如此那般佶屈聱牙,“秘密”埋得满山遍野,“机关”设的处处皆是,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别说读者猜得辛苦,就是曹公也“埋”的辛苦吧!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断定谁能读得懂,谁读不懂《红楼梦》就是一件非常武断的事。因为对文字的理解,参合了自己的人生的阅历和对生命的体悟,所以万万不可去指责谁的理解是错的。
一位红友看了我博客上的一篇小文,提出了两点好的意见,我表示感谢地回复了,并且表达了我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没有想到他根据我的回复就断定我“看不懂《红楼梦》”。坦诚地说,这位红友对我的“断定”我实在不敢狡辩,我从来不敢狂妄至此,说自己已经读懂了《红楼梦》。所以对他的提醒我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定要脚踏实地,切莫口吐狂言!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即兴编排了一个故事,提到了一个女孩子的名字——“茗玉”或者“若玉”。但是问题随之而来了,到底是“若玉”还是“茗玉”。
这两个名字一直都是并存的,相比较而言,“茗玉”在各类版本中出现的次数多,例如“戚序本”“庚辰本”“己卯本”都是“茗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的《红楼梦》中也是“茗玉”。
“若玉”相对较少。但这并不表示,叫“若玉”就是错的。“甲辰本”《红楼梦》中就是“若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的《红楼梦》中也是“若玉”。 周汝昌先生校勘的八十回本《红楼梦》中仍然是“若玉”。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322页,“茗玉小姐”词条这样解释道:“原人文通行本做‘若玉’”。
其实这个“人名”本身就是刘姥姥胡乱编造的,在我看来“若玉”也好,“茗玉”也罢,都是符号。也许此话一出,别人又会笑话我无知,说我读不懂《红楼梦》了。恕我孤陋寡闻,真不知道这两个不同的名字,到底深藏着曹雪芹什么样的秘密?洗耳恭听您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