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经义
马经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436
  • 关注人气:1,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之“小”

(2012-03-29 09:20:09)
标签:

小说

虚构

名词

解释

马经义

文化

分类: 中国文化辨析

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春秋战国,盛行于汉魏六朝,通过唐、宋、元三朝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虽然小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源起了,但是它作为独立的文体和艺术形式,是从汉代才真正开始的。

小说这种形式,在当下其文学地位是很高的,然而在中国古代,却长期处在“边缘化”的地位。我们就以“小说”名称而论,为什么称为“小”说,而不能叫“大”说呢?

《庄子·外物》篇解释“小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意思是说,用那些夸张不实的言辞,去追求虚假好听的名声,那是达不到最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小说”就是一些琐屑的言论。在中国的文学观念中,诗词、散文才是高雅的文学,小说戏曲都被打入“俗文化”的范畴。所以小说的“小”就是相对于“大”而取的名字。

“小说”既然文学地位不高,那么写小说的作家呢?当然其地位也受到了影响。《汉书·艺文志》中说,小说家是“十教九流之末”。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为什么在中国小说家被称为“稗官”?其实这也是和“史官”相对应的。所谓史官,就是负责记录历史的人。例如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史官。而且史官记录的文字,都是实实在在的史料,不能穿凿附会,假设虚构。所谓“稗官”,就是可以通过一些历史的人物,来演绎故事。例如现在最为流行的“穿越历史剧”这些都可以视为“稗官”创造的文艺作品,可虚构,允许假设!巴尔扎克就曾经说过“小说就是庄严地说谎”。无论是“稗官”还是“庄严地说谎”强调的都是小说的虚构性,要与历史记录划清界线。

中国古代一直都将小说看得很“小”,直到近代梁启超才把“小说”提到了一个绝对的高度。在梁启超眼里,小说俨然成了“大说”。他说:“欲兴一国之政治者,先兴一国之小说:欲兴一国之经济者,先兴一国之小说;欲兴一国之教育者,先兴一国之小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