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之行

(2011-11-30 14:57:35)
标签:

马经义

南京

朱永奎

张燕

杨国庆

文化

分类: 生活杂文集

现在的通信发达了,朋友之间电话、QQ、电子邮件等等都便捷了我们的交流。然而,就算是在同一个城市,朋友间真正见面的时间仍然很少。所以我始终认为,无论通信多么发达也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交往,它来的那么直截了当、真实可靠而又情真意切……

天缘凑巧,有了这次南京之行。这是《红楼梦》中的金陵,也是和我有了十来年“交情”的金陵!

南京之行

南京之行(我所处的位置就是“江宁织造府”,这是在原有的遗址上重新设计修建的,精巧别致,古今结合。站在曹雪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做了一个深呼吸,想从源头亲身感受一下这份让我痴迷的“红楼”气息。)

 

在网络上认识了很多红友,这次见到了 张燕老师(文熙)、国庆先生,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一点陌生感都没有,这是实话。文熙老师温柔典雅,国庆先生思维敏锐,侃侃而谈。有着相同情趣爱好的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尽谈不完的话题。说得通俗一点叫“胡侃”,文雅一点叫“论道”,这种交流最为舒心,因为你不用去顾忌谁会不懂,还需要绕着圈解释一番;也不用像讲座或者上课那样成体系,重逻辑的娓娓道来。我坚信着“增长知识在茶余饭后”这句话,就如同国庆先生在聊到“贾政”名字和“孝道”的时候,突然之间给了我一份点醒,真让我拍手叫绝。也许这就是思维碰撞后的“火花”,这话虽然有点俗气,然而恐怕只有真正有所体悟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

南京之行(从左至右:中国红学会会员张燕老师,江苏红学会副会长朱永奎先生,中国红学会会员马经义,中国红学会会员杨国庆先生)

 

这次还登门拜访了我最为尊敬的红学家,江苏红学会副会长朱永奎老师,老人家慈祥和蔼,最是掖后。在朱老的家里,我饱了眼福,关于红楼梦的收藏,其用心真是让人叹服。朱老师非常好客,老前辈还专门抽出时间陪我参观了江宁织造府,云锦研究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等。天下着雨,南京又突然降温,但是朱老师却热情万分,为我介绍这个,讲解那个,让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们常常都在讲“交流”,何谓交流,我体会到的是人情的来往,智慧的流露。我想只有这样的交流才是真实而有意义的。

南京之行    (这座“楝亭”虽然不是当年曹寅琴棋书画的地方,但是那份浓郁的文化气息依旧尚存)
          
南京之行       (非常荣幸地见到了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馆长 徐湖平研究员)

南京之行        (碰巧见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大师郭俊先生)

南京之行
(我身后就是云锦大师的代表作,现在这幅云锦已经成为了镇馆之宝)

南京之行
   (《红楼梦》中贾母说的“雨过天晴”不知道是否也是这样织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