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死《红学那些人》

(2010-12-14 00:09:27)
标签:

张义春

红学那些人

马经义

红学

人物

文化

分类: 红学论著概略

笑死《红学那些人》

 

做了这么多年的红学研究,读了那么多的红学著作,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状况——读一本红学书籍,竟然让我嘻嘻哈哈,眉飞色舞,从头至尾,仰天长笑数次……

“张义春”这个名字,感觉陌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以前并没有读过他的著述。偶然在当当网上发现一本新书——《红学那些人》,20109月才正式出版的。据说在他笔下,那些红学大腕儿,都不会是正襟危坐的,有顽皮的,有世俗的,有张狂的,有超脱的,该渺小时则渺小,应伟大时则伟大。于是我倍感兴趣,一咬牙,买下来了……

通读《红学那些人》,显然不是一本学术著作,它烙上了现代网络写作的印记——时而“泼妇”,满地打滚;时而“流氓”,赤手挥拳;时而“好汉”,拔刀相助;时而“教授”,道貌岸然;时而“少女”,满面春光,天真无邪……其中有大俗,俗得“满地找牙”;书中又兼大雅,雅得“山花烂漫”。“荒唐”与“另类”起飞,“玩笑”与“严肃”一色……我佩服得如同“稀泥”,早已“流淌”在地了。

这本书中一共叙述了51位红学人物,从胡适到西岭雪。虽然不能囊括所有红学大家,然而这51位“大侠”,都各具代表性。有正统高贵的学院派;有世俗江湖的草根派;有独来独往的游侠派。红学恩怨,是是非非,虽兵不血刃,而又战火硝烟;虽三寸肉舌,却能戳穿钢盔铠甲。这一切在张义春这个老顽童的笔下,为你叙述得畅快淋漓。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所以就有了他老人家的“知人论世”的观点。很多人对红学的情趣,都源于对红学家的兴趣。所以曾经我也有这样的打算——撰写一部“红学人物风云录”,只因个中原因纷繁复杂,迟迟未能实行,现在好了,让这“老头子”抢了一个先,不过我也心悦诚服了,他写得比我计划的还要好。

 

张义春先生,幽默机智,妙笔生花,更重要的是,他能抓住读者的心,能把原本枯燥的学术纠纷,张罗成一场“嬉笑怒骂”。例如他写戴不凡的观点将

“正统红学界惊得目瞪口呆。由诧异而凝眉而冷静,他们形成个共同的看法——戴不凡疯了。红学家都是道德爱好者,匡正收拾乃良心所在,责任所在,义务所在,何况多数与戴不凡熟悉,更不忍其为怪力乱神所惑,于是各显法力,助他还魂”。

又能把严肃的学术语言改编成喷饭供酒的“闲言碎语”。例如写欧阳健:

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末,欧阳健移情别恋,爱上了《红楼梦》这一口,欧阳健顶天立地,凡事总有自己的主意,绝不与世浮沉,“玩”得就是心跳。

 

张义春先生评价红学人物,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书中巧妙地运用了很多歇后语,为文章添得光彩,又赚得幽默。他夸矛盾写文章,犹如“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他写王国华个性太强,“坐轿打瞌睡——不是抬举”;他写欧阳健素性刚方,不随时好,“皇帝剃光头——不要王法(发)”。

 

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让我开怀大笑,让我看到学术和幽默并非是冤家对头。我们红学界需要这份欢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