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去书城了,因为一旦进入总有眼花缭乱之叹!就算囊中羞涩也务必要选上几本新书,这一来二去,书买了不少,可是阅读的速度远远低于买书的频率,所以最后原本应该精读的好书,也只能委屈着供我翻阅了。怠慢了佳作,于心不忍矣……于是我采取了一种方法来防御自己的“好高骛远”,每入书城,只挑一部新书,捧回家中细细读完,然后再选择下一部。此法效果甚佳……

这次在书城挑选了《红楼梦讲读》,它是杨敏如先生九十岁写下的,先生在书中笑谈:九十岁确实老了一点,但是,偏偏在这么晚,才真正获得心灵的解放和自由。我很难想象,以九十年的人生感悟,用《红楼梦》中的故事,去牵引九十个春夏秋冬的点点滴滴,以我现在的年龄和学识,我无法设想,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由,无边无际,心游古今,纵横千里。

(杨敏如先生)
杨敏如先生主要研究外国文学和唐宋诗词,有《唐宋词讲析》《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等著述。杨先生并非以红学见长,所以在这之前我也没有听说过她。在书城,偶然之中翻到这本书,甚感“杨敏如”三字陌生,翻看序言时,让我大吃一惊,杨敏如出身于书香大家,是我最尊敬的翻译家杨宪益的亲妹妹,又是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的同门师妹,曾经与叶嘉莹先生共同拜在顾随门下研习唐宋诗词。杨敏如深受顾随先生的影响,讲课风格也承袭了“顾派讲法”——字字珠玑,学生感叹:“你听她的课,真的有时候就古今莫辩,精彩异常……”
《红楼梦讲读》是由杨敏如先生的讲座稿整理而成的,所以整部书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就书中内容来看,没有实际的理论创新,但是通篇本着一个原则——以文本故事为平台,用人生感悟为基调,以叙述兼评论为方法,结合主流红学思想,阐释个人解析。这样的书,其意义,有一个突出的指向,就是推广经典,启发思维。
用风雨人生来反观经典总会让人有厚重,真实之感,更重要的是能轻而易举的看透书中巧妙的布局与安排。例如第一回出现的甄士隐和贾雨村。我们都知道这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谐音,而杨敏如先生会用一句话点破其中更大的玄机。她说曹雪芹“一面讲一段世情,一面说两个神话。看起来有点稀奇古怪,好像一般小说从来没有将如此丑恶的世情和如此美丽的神话对立交叉地写出来。”而这正是真假,善恶,对错都无法辨别区分的现实社会。用自己的生命感受来诠释经典是最能得到心灵共振的方法之一。
杨敏如先生毕竟不是专职红学家,所以在书中也有一些理解的小误差。例如在第五讲《林黛玉形象》中,杨先生说:“(林黛玉的)父亲不是大官贵族……”我们知道,林如海家五世侯爵,“侯爵”是超一品的爵位,世袭五世,这还不是贵族?林如海探花出身,进士及第,官至巡盐御史,兰台寺大夫,这还不是大官?。再例如,谈到大观园的丫鬟数量,杨先生作了一个统计:“宝玉有16个,贾母有9个,王夫人有8个,王熙凤有5个,迎春等姐妹各有3个。”其实这些数据都不准确,出入比较大。但是《红楼梦讲读》是一本感悟式的解读之书,所以像这样的小误差绝不会伤其大雅。
加载中,请稍候......